看下面這四張圖,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疲憊。
這種疲勞是怎麼來的?
人們會發現很多原因,比如人口、家庭負債率等等。
但是,時代背景不容忽視,只有時代背景才能決定趨勢。
半個多世紀的全球化時代是全球資本爭奪亞太地區的時期,推動全球資本湧入亞太地區,在促進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形成了嚴重的資產泡沫,這是時代潮流的結果。
但隨著2024年川普的戰爭和2024年俄烏戰爭的爆發,這意味著去全球化已經到來。 全球化時期,歐美產業不斷外遷,最終導致當地產業鏈不完整,其危害在疫情爆發後才開始顯現。
疫情期間,歐美口罩和基本藥物短缺,所謂的發達國家連本國公民的健康都無法保證。 地緣政治的激化是逆全球化的深層根源,逆全球化時期注定伴隨著戰爭。
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作為消耗戰打了比較長時間後,直接導致歐美武器過度伸展,歐美產業鏈不完整的制約作用開始顯現。
如果連國家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麼所謂的帝國或發達國家也只能是徒勞的。 這使得歐美迅速把產業鏈的重構和再工業化的啟動放在了國家安全的位置,或者說是最高的戰略位置。
世界總是在螺旋式上公升,這一時期的再工業化當然不是過去工業化的簡單複製,必須在更高層次上進行,主要集中在醫藥、以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為核心的高科技、航空航天、關鍵基礎產業等,最終目標當然是, 重建國家安全。
再工業化容易嗎?
很多人可能這麼認為。
不! 再工業化是一項非常艱鉅和複雜的系統工程
首先,它意味著巨大的資本投資,沒有它就不可能成功;
其次,這意味著在人力資源、公共資源和科技資源上的鉅額投入,所以我們看到加拿大、德國、日本等都在加速吸收移民或海外工人,而美國之所以允許南方非法移民湧入,也一定希望緩解勞工問題, 而每個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
移民和勞工的湧入,國內人力資源的迅速增加,當然還有住房、醫療、教育等公共設施的擠兌,住房危機在德國和加拿大已經出現,一些城市學校也出現名額嚴重短缺,導致孩子無法上學, 等等。
再工業化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巨大的要素投入,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它最終會不會成功,只有歷史會證明一切。 由於地方再工業化需要巨大的要素投入,歐美一定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流入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的最重要生產要素,所以我們看到,美國不斷對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發動戰爭,切斷對方的高科技和關鍵產業鏈, 其目的是促進生產要素和產業的回歸,服務於當地的再工業化。
所以這是下圖。
下圖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階研究員、常駐東方專家拉迪繪製的外商直接投資趨勢圖,黑線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資料,藍線是商務部的資料,兩者資料差異很大的原因, 源於統計口徑的差異,但都是下降趨勢,這表明流入亞太地區的資本正在明顯下降,這是亞太地區資產承壓的核心原因。
看到這張照片,有的朋友肯定會在腦海中閃過這樣的畫面,演員A做了什麼,演員B做了什麼,中美做了什麼,等等,然後就形成了這個結果。
但我不這麼看,因為逆全球化的背景要求A必須做什麼,B必須做什麼,大國必須做什麼,然後形成這個結果。
這就像冬天來臨時人們會穿羽絨服,是冬天的背景決定了人們會這樣做,相反,你不能說有人穿了羽絨服,就說冬天來了。
資本和產業的回歸將導致就業的回歸,進而對亞太地區的資產造成壓力。
然後,我們將時鐘撥回到2024年。 2024年至2024年,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為遏制經濟和資產過熱進行了一輪加息,經濟和資產開始承壓,這是資產背上的第一腳。
2024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首先,美國進口需求減少導致亞太國家出口收入減少、失業率上公升,勞動者償付能力下降。 其次,美國大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陷入危機,必須拋售國內外資產,將資金撤回國內以保護自己。
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就是踩在亞太地區資產的背上,兩隻腳的共鳴,將亞太地區的資產帶入寒冬,相信很多人還能記得這一幕。
當前,逆全球化導致亞太地區資產“枯竭”,這是第乙個“腳”。 美國的腳正在伸出來。
美國和加拿大在經濟上聯絡非常緊密,兩國的資料往往可以相互印證或指導。 一般來說,加拿大的資料對美國的資料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因為加拿大經濟與美國經濟相比處於產業鏈的最前沿,所以無論是加息還是降息,加拿大央行的行動一般都比較早,可以對美聯儲的加息或降息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以下是兩國失業率的圖表。
美國和加拿大近半年左右失業率的上公升趨勢已經明顯形成,失業率是對經濟活動最現實的描述,表明蕭條正在形成,當然現在還為時過早。
2024年11月16日,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其CEO道格·麥克公尺倫(Doug Macmillan)表示,“在美國,一些食品品類的定價水平仍然令人擔憂,這給消費者帶來了壓力。
不過,他也表示,一般商品的**將下降,“在美國,未來幾個月我們可能會經歷一段通貨緊縮期”。
過去兩年四十多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影響不會消失,肯定會對家庭資產負債表造成嚴重破壞,進而對家庭部門的消費能力和經濟增長潛力造成嚴重破壞。
當蕭條加深時,無論以軟著陸還是硬著陸告終,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都會迅速上公升,創造流動性的槓桿率會急劇下降,市場的流動性會開始萎縮,金融機構會需要拋售國內外資產來保護自己, 而從美國進口的下降,將進一步損害亞太地區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而美國將有這只腳踏實地。
當兩隻腳再次產生共鳴時,前四張圖片會怎樣?
所以明年我們需要提防冬天的到來。 這一輪冬天不僅寒冷,還可能是乙個漫長的夜晚。
在2024年次貸危機之後,兩大國家的財政能夠推出救助措施。 當時美國負債率**不足70%,立即啟動多輪量化寬鬆,拯救市場; 東方王國立即推出了四萬億; 其他國家紛紛大顯身手,世界印鈔機轟隆隆地挽救了崩潰的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
如今,美國的債務比率**高達130%,財政和債務危機愈演愈烈
首先,惠譽在8月將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穆迪在11月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這是對美國財政和債務問題最嚴重的警告。
其次,美國國會推遲通過2024財年預算法案和對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援助法案,似乎是兩黨造成的,本質是財政赤字瀕臨失控,債務危機愈演愈烈。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資料,美國2023財年赤字為1695萬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3%,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對美國經濟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年,第三季度經濟年化增長率高達52%,在這樣的“好年景”中創造了如此巨大的赤字,可見問題非常嚴重。
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長顯然已經開始減弱,一旦蕭條來臨,收入將急劇萎縮,赤字將迅速飆公升,在這樣的前景下,美國預算法案和相關援助法案難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亞太地區一些國家也因次貸危機而遭受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財政和債務問題同樣嚴重,顯然已無力進行大規模財政救助。
面對凜冬的到來,各國財政已經耗盡了石油,無力紓困,這很可能讓寒冬進入漫漫長夜。 雖然世界的未來是不確定和不可預測的,但今天對上述情況保持警惕是很重要的,現金將成為個人最重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