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鐵原抗軍戰役對志願軍具有重要意義。 第63軍官兵以巨大的代價堅守鐵原13天,為志願軍其他部隊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有人認為,如果第63軍守不住鐵遠,整個志願軍可能會面臨毀滅性的打擊。 但從志願軍的指揮鏈來看,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 從戰前的部署和一些細節來看,很明顯,志願軍司令部一直掌控著局勢,並沒有失去對局勢的控制。 第63集團軍並不是“孤軍奮戰”。
在鐵原抵抗戰的過程中,誰最有發言權?毫無疑問,不是別人,正是第63軍軍長傅崇璧。 據傅崇璧將軍晚年所著的《傅崇璧回憶錄》記載,參加鐵元抗戰的兵力如下:第63軍、第65軍第194師和第12軍1個師(很可能是第12軍第35師)。 除此之外,第19軍還加強了第63集團軍的炮兵和坦克部隊:第1炮兵師,第8炮兵師,1個火箭炮團和1個坦克團。 從傅將軍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石基對整個戰役非常深思熟慮。
第19兵團接到保衛鐵原的任務時,司令員楊德志發來電報***:第63軍可能無法完成智思交辦的任務。 試想一下:如果戰局真的發展到除了63軍之外沒有兵力的地步,楊德志還會發出這樣的電報嗎?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營級和連級的指揮官也會留下必要的機動部隊。 就算不提第十二軍的師(除了傅將軍的回憶錄,關於這支部隊的資訊很少),還有沒有參加戰鬥的39軍,四爺的這支王牌軍基本都當了預備隊。
退後一萬步,鐵元真的不守住了怎麼辦?根據時任第38軍副司令員江永輝所寫的《朝鮮第38軍》的記載,石濟在平壤和元山前線駐紮了相當多的部隊,以防止美軍登陸。 可以說,在平壤和元山的前線,志願軍已經建立了非常堅固的防線,第63軍並不是“孤軍奮戰”。 在戰鬥進行期間,五位主要軍事將領“離開”了朝鮮。
據時任第39軍司令員吳新泉所寫的《朝鮮第39軍》記載,2024年5月27日,梁興初、吳新泉、溫玉成、吳瑞林在鄧 華的帶領下“離開”朝鮮,進軍北京。 也是在這一天,**給第19兵團發了一封電報,要求保衛哲原。 五人是志願軍指揮系統的骨幹,鄧 華是第一副司令員,另外四人是四爺的四大司令員。 雖然第38、42軍沒有參戰,但第39、40軍仍在戰場上作戰。
再說一遍,如果戰局真的到了不可控的地步,四軍司令員怎麼可能“離開”部隊,去北京做報告呢?鄧 華怎麼能不在***身邊給他建議呢?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董事長怎麼可能把最重要的五個人召回來?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如果第63軍守不住鐵原會怎樣?上面肯定還有另外一支部隊,可能是第39軍,也可能是另一支隊伍在阻擋的過程中派了上來。
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志願軍也可以撤退到平壤和元山一線,然後制定計畫。 第63軍官兵用鮮血和生命保衛鐵原,傅崇璧將軍、徐鑫將軍、張英輝將軍、蔡長元將軍等人當之無愧的“鐵軍”稱號。 但是,我們不應該過分神化鐵原抗戰,忽視志願軍的整體指揮戰略,這確實是一種名譽掃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