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描述當下的社會現象,並不是要否定現代社會的進步,更不是要“帶來節奏”;在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沒有人是各種社會現象的“權威”,更不敢輕易說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牢記古人教誨:以史為鑑,以史為鑑,以人為教訓,知得失,以銅為教訓,矯正衣裳。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關門大吉。 過去,外資企業的各種待遇都是天花板的存在(現在是符合真香法則的G企業和T制,他們仔細品嚐),現在這些外資企業都離開了,但員工的遣散費卻值得很多國內企業丟臉。
趨勢科技將核心技術從中國轉移到加拿大,截止政策為“薪酬從N+4開始,老員工超過N+8”。電機科技因訂單和經營困難而倒閉,乙個在職5年,月薪不到7k的人拿到155萬元賠償;佳能珠海工廠倒閉,1317名員工獲得合同補償,1名工作了30年的員工獲得150萬薪酬;東芝給予了20多萬元的賠償金,並發行了紀念典藏版,讓員工離......有尊嚴
但很多時候我看到的新聞往往是這樣的:退又退,想多進來,不大驚小怪,給這些“外資企業”撤離時給員工補償,這叫“惡意補償”,這分明是砸場的節奏,把一些企業困在乙個不厚道、不公正的地方,簡直就是在破壞一些企業的“遊戲規則”甚至“生態”。 外企、外資資本家確實“壞”,比如特斯拉的“惡意加薪”、“惡意降價”就遭到了“優秀企業家”和一些**的嚴厲批評。
這裡的一些公司不僅是私營企業,而且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私營的,畢竟大多數企業都是雇用正式工和臨時工,還有乙個神秘的組織叫“勞務派遣”。 另一方面,無論中國企業的性質如何,一旦在經營上出現兩難境地,無底線裁員就成了首選之一,所有40歲的人重新就業、勸退退休、各種程式強制“自願”辭職,目的只有乙個:不支付補償金或少支付補償金。
如果每個人都被這樣“惡意補償”、“惡意養育”和“惡意降低”,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