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上映的電影《地雷戰》的上映,地雷在敵後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相比之下,地雷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卻鮮為人知。 但事實上,水雷戰一直是中國海軍的主要作戰方式,曾經遍及長江中下游海域和沿海省份。
1]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海軍面臨巨大挑戰。
抗日戰爭前夕,中國海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中國海軍雖然有四支艦隊和一支訓練艦隊,但艦艇噸位小,裝備落後,艦艇總數只有120多艘,不到7萬噸。 相比之下,日本海軍擁有大中型艦艇280多艘,總排水量近1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
果不其然,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我海軍付出了巨大代價,82艘艦艇被日軍轟炸擊沉,加上25艘艦艇被用於封鎖航道沉沒,中國海軍主力受損嚴重。 在這個緊要關頭,布雷封鎖成為我海軍對抗日本的主要途徑,開啟了“以水雷戰為主”的新階段,同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地雷戰進入新階段:布雷布設成果豐碩。
從2024年抗日戰爭爆發到2024年,中國海軍共埋設水雷,擊沉或損壞日本艦艇148艘。 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海軍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擊沉了18艘中型艦艇、28艘運輸船、5艘商船、61艘摩托艇和8艘駁船。 此外,14艘中型船、18艘小型船、19艘運輸船、5艘商船、56艘摩托艇和4艘駁船受損。 這樣的成績只在長江水域,在東南各省江河水域的成績不算在內。
3] 與陸軍的緊密合作:地雷戰中的多項作戰任務。
抗日戰爭進入僵局階段後,布雷隊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協調長江流域各戰區的行動。 日軍三次進攻長沙,中國海軍為了震懾敵人,在香源江上布設了5000多枚水雷,使日軍無法“使艦艇無法通行,無法實現海陸分頭作戰的計畫”。 在2024年10月的收復宜昌行動中,該中隊得以通過地雷屏障,從而成功收復了宜昌。
[4]保衛重慶:地雷戰的重要戰略價值。
隨著武漢的失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依靠川江的自然災害,進行了長期的抗戰。 為了保衛重慶,海軍在宜昌與巴東、八東與萬縣之間分別設定了伊壩區要塞和八灣區要塞。 由於埋設了大量地雷,日軍無法通過水路進攻四川,步兵難以通過千里樹路,為重慶的防禦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國海軍的水雷戰中,他們不僅以堅實的防線保衛了國家,而且為中國人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為最後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