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同行指南
雷鋒,乙個名字,標誌著乙個時代的精神高度。 雷鋒精神,一面旗幟,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心靈。
如今,跨越乙個甲子,雷鋒精神在三鄉大地上有了新的“繼承人”和新的註腳。
11月29日,省委宣傳部在長沙舉行“新時代新雷鋒”發布儀式,向7個集體和個人頒發首批“新時代新雷鋒”榮譽稱號。
他們是公安幹警中的人民衛士,是教師中的育人模範,是......扎根基層的鄉村醫生及其妻子
新時代的“雷鋒”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最好的答案。
雷鋒派出所
有血有肉,做“和平鎧甲”。
用百圈軟腸,煉製一塊“和諧真金”。
乙個名字,一輩子的榮耀。
一種精神,一種傳承。
生命是有限的,服務是無止境的。
雷鋒派出所位於雷鋒同志故居,成立30年來,始終以雷鋒精神培養警務,積極踐行新時代“風橋經驗”,不斷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傳承紅色基因的公安鐵軍。
丁德新
做強核電報國,開闢荒地。
37年的尋找。
彎曲的身體變成了一把鎬。
挖掘核心技術之路。
老師以“德”為模範,灑上“甜”香。
丁德馨,南華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37年來,他始終關注“國家大計”和“省大計”,牢記為黨為國育人的初心使命,在鈾礦開採冶煉教學和科研方面走在前列,建立了我國唯一完整的鈾礦開採冶煉學科體系, 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培養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
張震
張震
灰塵和泥濘的飛濺。
白皙的臉龐浸透了“大地的顏色”。
以“數”為馬,精益求精。
基礎設施崛起為行業專家。
青春更有味道,奮鬥最“珍貴”。
張震,湖南建投第六建集團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黨支部書記、施工技術員,黨的二十大代表。 她做一條線的愛心,一條線的奉獻,一條線的精緻,用“匠心、執著、細心”研究綠色智慧型施工,為專案創新增效;堅持成立“專案新技術習小組”,帶動青年員工投身專案一線積極打造“黨代工作室”,深入一線宣揚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是懂得、懂黨的創新理論的時代標兵,是追求“綠色建設”夢想、綻放青春力量的女性典範。
吳建巨集
從雜工到策展人。
36年喚醒歷史記憶
從一座殘存的紀念碑到一座退化的城市。
你用你的一生來建立和平的立場。
數以千計的文物回家了。
吳建巨集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投降紀念館館長。 36年來,他把自己的美好歲月奉獻給了對文化博物館無限熱愛的事業,一步乙個腳印,開館之初占地12畝、僅用幾棟木屋的投降紀念館,建成了占地300畝的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有三大板塊,年遊客人數超過200萬人次他不畏艱險26年尋找當初投降,填補了抗戰勝利和投降的歷史空白,是繼承文明之火、保護文明根源的優秀文博工作者,是弘揚和平文化、保護革命文物最美的傳承人。
唐俊華、吳豔芳夫婦
準備下鄉 120
乙個從不被解雇的健康守門人。
你像兩棵樹一樣矗立在村民的心中。
“方”和“華”正茂23年。
唐俊華和吳豔芳分別是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圍鎮靈官村和上大村的村醫。 他們堅守初心,熱愛桑子,用心、用情服務於農村醫療一線,守護村民健康23年,以高尚的醫德、過硬的醫術、良好的醫風贏得了當地人民的讚譽和信賴。
王玉林
從家鄉到邊疆。
美“教”滋養孩子心靈。
你把音符變成澆石榴的甜蜜“雨”
從乙個人到一群人。
先驅志願者。
你是愛的領袖。
王玉林,湖南科技大學李金輝學院副院長、教授。 他牢記立德育人的使命,堅守教人育人的初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率先創辦了全省首支留守兒童合唱團,點亮了4000多名留守兒童的心燈。 組建“心心”志願教學服務隊,帶領師生到新疆開展志願教學,以“經濟教師”和“人教”新時代教師典範**搭建“新疆文化復興”橋梁,是滲透留守兒童心靈、用愛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的志願服務先鋒。
朱友志
你是一名退休軍官。
是教授在泥濘中行走。
學者是“雄心勃勃的”,地球是一本紙書。
夕陽正好,丹欣畫了一張新面孔。
朱友志,原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2024年12月退休後,任長沙縣開會鎮開會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深入千家萬戶,跑遍田野,把人民帶到富人身邊,在基層土地上寫下最好的一面。
在100多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形成了以偉大黨的建設精神為源泉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雷鋒精神是這精神譜系中的一大筆觸。 “新時代新雷鋒”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信徒,是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動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是樂於助人、熱心公益事業的無私奉獻者, 立足本職崗位追求卓越的示範帶頭人,積極塑造中國形象。在第一批“新時代新雷鋒”中,我們看到了“雷鋒”在新時代的出現。 作為雷鋒的故鄉,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向習學習。 雷鋒派出所堅持把“雷鋒精神”作為要守護的情感、弘揚的傳統、承擔的使命,十年來化解了6800多起衝突糾紛糾紛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圍鎮靈觀村、上大村的村醫唐俊華、吳豔芳,用腳步丈量山村的每乙個角落23年,跋涉3萬多公里,守護著4400多名村民的健康。 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已經整整60年了,但有些事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雷鋒不利己、專利他人的精神所特有的優良品質,依然在三鄉之地傳承,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湖鄉子弟的體內。 雷鋒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 一審丨宋旭紅.
二審丨劉洪嬌.
三審丨郭文濤.
主編丨石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