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建築”是一種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建築形式,大家往往將其視為特色景觀。 但是,當這樣的結構出現在住宅樓的外面,居民的頭頂上時,它們並不美觀,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2024年,徐匯區拆遷違章辦公室圍繞“建設新徐匯,奮勇征程”的目標任務,結合“三舊”改“三新”房屋綜合修繕工程,加大社群違章建築(“高蹺樓”)整治力度。 截至目前,徐匯區已拆除違法“高蹺樓”207棟,占地面積864棟5平方公尺。
“高蹺建築”有其自身的危險
所謂“高蹺建築”違章建築,是指主體懸空,僅由牆上的簡單鋼架支撐,供居住或儲藏的建築物(構築物)。 區拆遷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居住在二樓以上的居民搭建的一種擴建空間,由於底部沒有支撐,存在結構不穩定、材料不合格、施工質量差、火災隱患、超載等安全隱患,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
過去,“高蹺樓”是非法建造的。
回想起今年拆除的各種危險“高蹺樓”,區拆遷辦公室工作人員對草溪村草北社群居民搭建的鴿棚印象深刻。 這個藍色的鐵皮棚就建在四樓的走廊牆上,只用幾個三腳架支撐著,掛在牆外,看著極其危險。 此外,為了改善空間狹小的住房困難,利用走廊擴建的“高蹺樓”情況在楓林新村等老社群屢見不鮮。 記者了解到,居民一旦在生活中發現這些情況,可以向居委會和物業報告,當地城管中隊很快就會趕到現場制止,也可以向12345市民服務**等舉報。
層層疊疊,徐匯在行動
2024年10月,區拆遷違章辦在各街道、各鎮對“三舊”改“三新”小區拆遷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小區建設進度緩慢,腳手架不合理。 經調查發現,正是社群長期存存的“高蹺樓”成為大修工程的障礙。 這些違章施工不僅導致施工無法正常、按時進行,而且對小區的最終改造效果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為保障小區居民生命安全,推動“三舊”向“三新”邁進,區拆遷違章辦牽頭開展了“高蹺樓”重點改造工作。 各街道鎮積極響應,開展轄區內居民小區“高蹺樓”違建排水工作。 從立案偵查、走訪宣傳、拆除保障措施三個環節入手,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居委會、社群民警幹部緊密協作,消除安全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徐匯區拆遷拆遷辦公室在推進工作過程中發現,小區拆遷拆遷辦公室對小區違章建築的治理缺絕了,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不力,往往是違章拆遷未被制止的根本原因。 因此,積極引導物業企業加強社群管理,提高物業服務水平。
一戶一謀,多角度探索突破點
實踐證明,通過執法拆遷來整治違章建築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效率最低的手段。 在拆遷過程中,區拆遷辦公室和各街道、各鎮拆遷違章建築一線工作人員秉持“童心”的工作理念,以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為目標,採取一戶一計畫的方法,熟練研判案件, 從根源上化解矛盾,在拆除“高蹺樓”的同時改善居民生活。
楓林街道成功清理了楓林新村違章建“高蹺樓”,分享成功經驗,推進了社群違章建建整治工作凌雲街道對轄區內居住小區違法建“高蹺樓”行為開展集中清整行動;虹梅街道成立專案組,開展高強度拉點,安全完成拆除工作龍華街用新的櫥櫃和防盜籠取代了原來的“高蹺樓”儲物櫃,並盡可能保留了原有物品的位置......每個小區、每個鎮在拆遷工作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拆遷工作走進了居民的心中。
這是整改行動,也是人民的工程
社群治理不能僅由建設和大修專案來管理。 通過各部門的聯動,徐匯還把“美麗家園”、“成套改造”、“消防安全”、“安裝電梯”、“架空線入地”、“雨汙混管改造”等需要進入社群的專案,納入了“三舊”到“三新”工作,統一建設改造, 並整體安排方案,避免出現“九龍控水”的局面,節約資金,提高效率。這些政策的實施,讓居民看到了變化,提高了對拆遷工作的支援和滿意度。
據介紹,從2024年開始,該區每年拆除違法行為總數將達到95,175起1平公尺,到2024年,拆除違章建築1503棟,整治2692棟,全區拆遷違章建築完成率達到202棟47%。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全區齊心協力的結果。 居民對違章建築活動的敏感度不斷提高,新建違章建築的投訴比例逐漸下降。
end
您可能還喜歡:
你有沒有參加過“無界”五教育班?這個中心邀請您成為 200 萬分之一。
乙個分支,一件實事,打造社群融合更新的樣板模式。
當寒潮襲來徐匯時,他們為老人送去溫暖的關懷。
*中心也可以“玩遊戲”嗎?這家社群醫院採取了艱苦的措施。
專職人員“接單”,這個專案“吸引”社群需求和資源。
記者:楊義秀.
編輯:耿傑宇。
審稿人:李偉。
*註明來源於上海徐匯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