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音樂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19

2024年,“古代文明的現代回聲——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室內樂作品”將在義大利舉辦。

2024年,由**學院作曲系教師創作的8部管弦樂作品在美國上演。

2024年,“'一帶一路'圖蘭朵歌劇**見面會”在北京演出。 以上**均由余峰提供。

在小提琴與琵琶的對話中,東西方在五線譜上相遇。 通過這位珍貴的“大使”,義大利和中國,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的兩千個文明走到了一起。 義大利報紙《Le Priorita》在一篇音樂評論中寫道。 8月10日,“古代文明的現代回聲——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室內樂作品展”在小提琴的發源地、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市克雷莫納舉行。 這次會議由學院的藝術家們主持,這是中國當代作曲家首次在克雷莫納進行完整的演出。 中西合璧、古今連線的旋律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 它是一種超越文化的語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不同於表現最好的群體和專業表現,作為一所集創作、演出、教育、科研為一體的高等院校,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集群”優勢,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我們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在思維中創新。

讓世界“聽到”當代中國的聲音。

*它是人類的共同語言,是一種古老的表達方式,中國第一部詩集《詩集》就是一本歌曲集。 “不學詩,就不能說話”,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歌(即詩)的交際功能已經體現出來。 如今,隨著網際網絡技術的迭代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聆聽世界另一端最美的聲音,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世界著名劇團的精彩演出。

在這樣乙個活躍而豐富的舞台上,我們應該新增什麼樣的色彩?**是乙個國家文化特色的自然體現,我們必須利用中華文化底蘊和時代特色,同時用與世界**作品接軌的聲音,讓世界“聽到”當代中國的聲音。 學院多次在海外成功舉辦中國新作,展現了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2024年1月,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舉行學院作曲家新作全球首演。 這是中美建交以來,中國作曲家首次以集體亮相的形式在美國舉辦新作發布會。 2024年底,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我上演了8部由作曲系教師創作的新型大型管弦樂作品,包括葉小剛的《美麗的村莊》、郭文靜的竹笛協奏曲《悲山》。 演出期間,門票一蹶不振,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上出現了一張巨大的海報。 今年11月,學院交響樂團重返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了中國當代作曲家的最新協奏曲和交響樂作品,包括賈國平的《萬條古河》和常平的小提琴協奏曲《未來境界》。

*作品在耳中,心中,跨文化交流傳播效果好。 在對外演出方面,我們對劇目的選擇和演出有嚴格的標準。 舞台作品不僅要能夠表達當代中國精神,展現中國人的當代面貌,講好中國故事,還要能夠與世界接軌,展現一流的技術水平。 比如《悲山》的靈感來源於李白的詩篇《蜀道難》,形成了悠揚、高亢清脆、雄偉而深邃的意境《美麗村落》表達了中國人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萬古河》集古箏、豎琴、管弦樂為一體,將中國元素與西方現代語言和技法融為一體《未來境界》用小提琴的音樂演奏出對未來世界的探索和希望。

這些作品或呈現中國的地理特徵和民俗風情,或凝聚中國獨特的文化元素,或注重對自然的描寫和內省的歌唱吟誦,雖然有著自己不同的審美追求和表現手法,但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作曲家借助西方樂器或流派,用飛揚的詩意和飽滿的想象力擁抱當代生活, 在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的同時,努力探索當代發展的可能性。

吸收中國傳統營養。

在國際舞台上演奏中國音符,我們的活水源來自中國當代大師們不斷的新作,也來自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優良傳統的深入挖掘。 作為高等教育的領軍機構,我們有責任為大學的創新發展提供深度支援。

21世紀初,學院啟動了“中國古琴**文化資料庫”和“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資料庫”專案,開展了《中國蒙古族長調民歌》等傳統**數字課件專案建設。 學校將把一流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學科建設總體規劃,通過理論研究、作品創作、實踐表演、溝通交流等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融合發展。 先後舉辦“第六屆國際傳統傳統學會應用民族學研討會”、“全國古琴專業教學研討會”等活動,組織作曲系教師赴絲綢之路徵集風格,創作了多部民族室內樂、管弦樂作品。

加強對傳統**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對創作和表演實踐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傳統元素、旋律特點、結構,能為作曲家創作更中國化的“中國之聲”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創作靈感。 在紐約演出的《雲韶》《西藏》《林香傑》《北風》等作品,是中華民族創造性轉型的優秀成果。

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回歸傳統和民間,吸收創作營養;一方面,也要積極運用科技成果賦能藝術創作,探索多元化表現形式。 學院充分利用跨學科合作,為民族傳統發展做出貢獻。 例如,張紅豔教授主持了國家社科**藝術專案“中國傳統**人工智慧記譜法研究——以江南絲竹為例”,通過人工智慧記譜平台的開發,增強了人工智慧對表演中即興創作的“韻”和“腔”的識別能力,率先運用人工智慧保護和傳承了我國傳統。 這些對傳統音樂獨特演唱方式和表現形式的研究,為民族器樂的創作和演奏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中國建立現代教育體系。

如果說工作是枝繁葉茂的果實,那麼教育就是土壤中的強根如果說中國作品在國際舞台上的第一次相遇是一滴水,那麼向海外藝術教育同仁介紹我們一流的教育體系,就是挖出一條流水大河。

2024年底,學院與美國巴德學院簽署《中國發展規劃》,成立巴德美中研究與習研究院,開創二胡、笛子、古箏等中國民族器樂演奏本科學位,建立了學院中國民族音樂海外考試制度。 更多的海外學子能夠近距離接觸中國民族音樂,在彈撥中體驗“金色無緣五十弦一弦四華年”的長壽和“嘈雜,大珠小珠落在玉盤上”的鏗鏘聲。 美國琵琶專業一年級學生闞多多是中國民族音樂愛好者。 在老師的指導下,她的琵琶演奏技巧迅速提高,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今年3月,**學院與巴德學院合作第二期《中國**發展規劃》正式簽署,推動中國**海外交流發展進入新篇章。 我們將繼續加強教學合作和現有學術交流專案,擴大在聯合培養、學術習交流、學者交流、英文教材和學術期刊出版、創意理論研究等領域的合作。

同時,積極邀請全球豐富多樣的優秀企業“走進來”,讓中國與世界開展對話與交流。

2024年,學院牽頭成立“一帶一路教育聯盟”。 截至今年,聯盟成員數量已增至66個,覆蓋61個國家和地區。 以這個教育聯盟為平台,我們多年來舉辦了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 在今年10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教育聯盟國際大會閉幕式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展現了多元文化的絢麗。

2024年,聯盟發起“回聲古”絲路青年**作品徵集活動,收到國內外眾多作品。 經過專業評審團的嚴格篩選,評選出18所中外一流大學推薦的20位青年作曲家作品,並舉辦了3場線上直播。 2024年,由40所中外著名藝術院校共建的世界學院雲廳,舉辦了8場以“和平、友誼、融合”為主題的會議。 2024年,聯盟舉辦了5場“一帶一路”藝術展,以及“'一帶一路'圖蘭朵歌劇**”全球首演。 這些活動不僅展現了跨越千年的古絲綢之路的音樂迴響,也為今天的絲綢之路發展注入了青春和活力。

今年8月歐洲之行期間,我們與奧地利維也納環球出版社舉行了“從東方到西方,中國當代**走向世界”的合作洽談會。 從今年開始,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出版社將每年出版15位演藝學院作曲家的樂譜,並為演藝學院設立網頁。 為一所**學院建立專門的網站是環球出版社的第一次。 從東方到西方,從中國走向世界,乙個藝術大國、乙個強國,都需要一批優質作品的支撐,整個中國世界需要散發出更加蓬勃的創作活力用音符講好中國故事,用人心溝通,需要在更廣闊的領域、更多的層次、更積極地與國外進行交流。 我們期待繼續構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現代中國教育體系,為偉大國家的偉大、文化的深厚、藝術的美而貢獻力量。

作者是***學院的院長)。

人物** 2023 年 12 月 3 日 07 版)。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