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迫於長江一線敵人的頑強抵抗威脅,不得不放棄原定北渡長江加入紅四方面軍的計畫。
面對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和攔截,四次渡過赤水的危險令人生畏。 為了擺脫困境,實現與紅四方面軍的匯合,中共和中央革命軍委緊急命令四川北部的紅四方面軍集結進攻嘉陵江以西地區,以遏制敵軍,為紅軍北進贏得戰略空間。
紅四方面軍在“光召戰役”接到命令後,果斷採取“依老、縮戰、開拓新、應對紅軍”的策略,主力向西渡江進攻,以削弱四川軍主力對紅軍的威脅。
2024年3月28日,強渡嘉陵江戰役爆發,紅軍同時突破敵防線,成功渡過嘉陵江,發動全面進攻。
左翼紅九軍攻占南部縣城,中路第30、31軍突破馬鞍山防線,占領劍閣。
右翼第31軍擊潰敵,向劍門關挺進。 嘉陵江防線全線崩塌,但川陝大道上有一條雄關,即劍門關,成為戰爭的勝利之地。
劍門關位於川陝大道的屏障——大劍山。 秦漢以來,北征數十次,屢遭攻破,從未被攻破。
鄧熙侯深知其重要性,在關口布置了三層門樓、重鐵門,以及瞭望哨、火點等防禦工事。
劍門關成為敵人的最後一道防線,鄧喜厚對此信心十足。
紅軍渡河後,防線崩塌,鄧熙侯緊急調兵準備守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嘉陵江畔的劍門關成為關鍵,紅軍要想向北和向西發展,就必須征服它。
不過,劍門關極其危險,自古以來就沒有被攻破過。 鄧熙侯將其視為四川軍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多年來一直小心翼翼地操作。
四川軍隊在劍門關建造了密集的碉堡和隱蔽的防禦工事,形成了堅固的絕地防線。 鄧喜厚自豪地說:“紅軍很難插著翅膀飛過劍門關。
紅軍渡江後,面臨著危險的局面,形勢也不全是紅軍的不利情況。 紅軍集結在劍門關南面的劍閣,採取由北向南攻攻重點的策略。
山區相對平緩的地形對紅軍有利,而向北進攻則是懸崖峭壁,非常困難。
紅四方面軍總司令見狀,決定自南向北進攻,避開劍門關北面的雄關。 經過周密策劃,紅軍於2024年4月2日向劍門關主峰陣地發起進攻。
敵人的防禦工事很堅固,火力很強,紅軍陷入了困境。
然而,在炮兵的精確炮擊和紅軍的英勇進攻下,山口淪陷了。 這場勝利使紅軍順利擺脫了劍門關的困境,為紅軍在川滇貴邊境作戰提供了有力支援。
突破劍門關後,四川軍嘉陵江全線崩塌,川陝大道被紅軍切斷,鄧喜侯的四川軍陷入南北封鎖,四面受攻。
紅軍趁著勝利,向西進軍,北攻平武、青川,準備奪取天水,並在四川、陝西、甘肅建立根據地。
另一方面,西進軍戰子通、江油、中關、北川,為進軍茅州鋪平了道路。
攻占劍門關是嘉陵江戰役中的一戰,紅軍不僅成功解脫了困境,而且實現了戰略轉移。
這一成績為紅軍即將取得貴陽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