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國有央企提供了所謂的“鐵飯碗”,但現在,即使在不那麼樂觀的巨集觀環境下,國有央企也開始降本增效。 某國企朋友說,他們市分公司以前有400多名員工,現在在組織優化的過程中,只剩下兩三百人。 前不久,有網友透露,某軍央企春節後開始實行部門、個人績效考核,工資會根據當月指標的完成情況而有所不同,如果績效考核沒有完成,工資就會降低。 上個月,很多員工的工資被降薪,有的人只拿到了6000多元的工資,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減薪方式。 當這種減薪政策已經在處理 996 工作的強度時,這是令人沮喪的。
有一年的拖欠工資
有減薪、拖欠工資8個月、拖欠住房公積金長達2年的情況
還有各種變相裁員其他平台也充斥著各種國企減薪拖欠工資的例子:
一年不發工資,減薪55%,只發2000-3000元底薪。 過去,我們偶爾會聽說表現不佳的國有企業減薪或裁員,但在過去兩年中,這種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和大規模(除非我們回到二三十年前的“裁員潮”)。 歸根結底,企業的效益是其生存的命脈。 對於效率低下、無法創造價值的企業來說,他們終究承受不起巨大的人工成本,只能生存下去。 如果說第一波市場淘汰了實力不足的中小民營企業,第二波打擊了“血條”比較厚的大型民營企業,那麼第三波和第四波就是。這將影響具有較大財務趨勢的國有企業和央企。 最終,只有少數根基深厚、自我造血能力強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我們每個人都被捲入了這股潮流。 面對大勢,普通人似乎無法抗拒。 我們無法改變這種趨勢,也許只能從自己做起,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可以囤積更多的技能,積累更多的資源,尋求更多的確定性。 沒有永恆的“溫床”,也沒有永恆的避風港。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能力、有機會的時候,築牢一道更高的防線,儲備更多的資源,為自己築起足夠堅實的安全保障,這樣在暴風雨來臨時,我們才不會措手不及。 總之,央企的職工已經逐漸成為習"進出、上下、增減"因為人的效率的提高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雖然很多人認為央企提供的工作穩定和豐厚的薪酬,但實際上央企也有高低之分。 具有國資委背景的央企,並不意味著可以享受特殊待遇。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有保持競爭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就業環境中不被淘汰。 聖誕節有中國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