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南開孫藥師》,用於醫學科普,供參考。 補脾、解悶、清熱、化濕、破瘀、降酶,介紹7種**脂肪肝中成藥:
芹荔膠囊的配方為陰辰、半蘭根、當歸、白牡丹、丹參、玉金、黃芪、黨參、澤霄、黃荊、熟地黃、山藥、山楂、六神曲、秦江、甘草,清熱祛濕,養脾補血,益氣解悶。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強幹膠囊具有保肝作用,可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損傷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增加血清蛋白卵自身,降低球蛋白,增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減少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及炎性細胞浸潤。
蜀甘康膠囊由黃芪、黨參、蛇芪、當歸、白芍、柴胡、黃芩、鬱金香、柑橘、茯苓、甘草、五味子和谷丙腺內酯組成。
臨床上,強幹膠囊和舒甘康膠囊主要用於肝壓抑、脾虛所致的疑病症,症狀充沛的右側肋骨或行走疼痛,煩躁抑鬱誘發,腹脹稀便,腹痛腹瀉,乏力乏力,抑鬱無聊,欲欲過剩,舌色蒼白,側牙印, 白色或油膩,脈搏或細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見於具有上述症候群的患者。
殼脂膠囊配方為甲殼、虎杖、陰辰、丹參、牛膝,清溼、活血散結,滋肝補腎。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殼脂膠囊可降低乙醇、CCL4、乙硫氨酸和高脂日糧製備的大鼠脂肪肝模型血清和肝臟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對大鼠脂肪肝有改善作用。
臨床上,膠囊主要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溼渾濁、氣滯血瘀或肝腎功能不全抑鬱症候群,肝區腫脹、不適或疼痛、耳鳴、胸悶氣短、肢體麻木重、腰膝痠痛、苦澀粘口、黃尿、 舌頭暗紅色,薄黃色油膩,脈數或和弦數或弦滑等。
膽鹼片的配方是人工牛黃、水飛薊素、鹽酸小檗鹼、炎虎鎖、大黃、蒲公英、蒲公英、薄荷油,清熱祛濕,舒肝舒膽。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膽鹼片具有保肝作用,對D-氨基半乳糖對小鼠急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降低四氯化碳誘導的慢性肝損傷大鼠血清ALT和AST,增加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肝細胞脂肪變性和纖維化程度。 該藥還可降低高脂日糧誘導的脂肪肝兔血清ALT、AST、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肝脂肪變性和點狀壞死;降低實驗性高脂肪飲食誘發脂肪肝大鼠的總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以及血清 ALT、AST、TBA 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
臨床上,膽玲片主要用於濕熱引起的疑病症疼痛,有右側肋骨腫脹疼痛、口粘或幹、口苦、胸悶、嗜睡重、缺食、舌紅、黃膩、脈溜溜等症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見於具有上述症候群的患者。
瘀軟肝顆粒的配方有陰辰、決明子(炒)、大黃(酒燉)、澤元、朱靈、山楂、白朮(用麩皮炒)、大頭白朮(用麩皮炒)、橘皮、瓜、女貞(酒蒸)、蓮花加水、枸杞、薊、柴胡(醋燒)、甘草,整個配方清熱濕氣, 溶解渾濁解毒,祛瘀,軟化肝臟。
臨床上,茴香顆粒的停滯主要用於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濕熱阻證,肝臟不適或隱約疼痛、乏力、食慾不振、舌黃油膩等症狀。
大黃蟲丸的配方是煮熟的大黃、龜蟲(油炸)、水蛭(製成)、蒼蠅蟲(翅腳、油炸)、蠐螬(油炸)、乾漆(煅燒)、桃仁、炸苦杏仁、黃芩、熟地黃、白牡丹、甘草,整方活血瘀,經經消散。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蟲丸具有抑制肝纖維化的作用,能抵抗四氯化碳誘導的大鼠肝纖維化,減少膠原纖維沉積,降低假小葉結構,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降低血清總膽紅素、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和生長轉化因子1含量,增加血清干擾素含量。 本品可降低B型肝炎後肝纖維化患者血清層粘連蛋白、IV型膠原、ALT、AST、透明質酸、血清III型膠原水平,增加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
臨床上,黃蟲丸主要用於痰瘀所致的腰痛,症狀見於右側肋骨、右側肋骨刺痛、遲鈍和厭油、胸部。
肚子悶悶,面色暗沉,舌鈍,兩側瘀斑,苔蘚油膩,脈搏平滑或澀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見於具有上述症候群的患者。
五味子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五味子,具有收斂收斂、健氣養神、補腎鎮心等功效。 其用於慢性、長期肝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公升高是基於藥效學研究的結果。 相關研究證實,五味子和五味子籽仁醇提取物可降低實驗性肝損傷引起的血清轉氨酶公升高五味子醇提取物對受損的肝細胞有顯著的修復和保護作用。 經證實,五味子醇A和B是肝損傷的主要活性成分。 因此,它被開發成五酯膠囊。
臨床上,五酯類藥物對肝損傷有明確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公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