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企業謹慎的投資情緒並未明顯改善。
CRIC資料顯示,前11個月新品排名前100位的門檻為595億元,同比下降22%。
這個數字是2024年的2036億元。
此外,前100名土地收購方投資額同比下降13%,投資開始觸底。
從去年11月的資料來看,2024年全年的投資格局基本趨於穩定。 截至11月底,前10家房企新增價值佔比達64%。
乙個明顯的特點是,在謹慎投資、集中投資的主旋律下,銷售前100家房企中近半數“無收益”,而央企則在核心城市“全方位撒網”。
土地市場仍處於觸底階段,相應的房企投資已開始觸底。
1-11月,房地產百強企業新貨總值、總價、建築面積分別為27114億元、13009億元、1.0806億平方公尺。
土地徵用量同比下降13%,降幅再度收縮1個百分點。 這一數字比 2020 年的高點低了近 70%。
截至11月底,價值排名前100位的新商品門檻為595億元,較10月底僅增加3個8億元,同比下降22%。
各梯隊的閾值同比為**,前10名的閾值下降最小,同比下降13%。 前50名門檻跌幅最大,同比下降32%。
乙個積極的訊號是,與上月底相比,各梯隊閾值的下降幅度略有收窄。
與近三年資料相比,前11個月房企新增商品價值前100名門檻逐年下降,2024年1-11月,前100名門檻較2024年高點下降71%。
資源仍然集中在少數房地產公司手中。
截至11月底,前10家房企新增價值佔比達64%。 這一數字在 2022 年前 11 個月為 50%。
這意味著,2024年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公升。
相應地,前10名以外的其他梯隊商品新增價值佔比相應下降,各梯隊新增價值佔比變化基本保持在10個百分點以內,僅前51-100名梯隊新增價值佔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
未來,市場格局將繼續分化。
審慎投資、專注投資是今年房地產投資的主旋律。
在土地收購排名前100的企業中,近70%的企業在11月份沒有新增土地儲備,前10個月取得土地的前100家房地產公司中,有一半在11月份沒有投資。
這也驗證了當下房地產投資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底,銷售額排名前100的房地產企業中,有近一半尚未取得土地。
前11個月,房地產企業的投資模式以央企為主,尤其是核心城市,央企幾乎在“全面撒網”戰略投資。
一組資料很能說明問題:房地產百強企業在21家土地收購金額超過100億元的企業中,只有3家民營企業,另有3家是混合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其餘均為國有企業。
具體來看,1-11月,中海外產收購房地產企業超過1000億元,土地收購金額為10899億元,同比增長25%。 此外,其餘央企,如建發置業、中鐵建等,不僅收購了更高的土地金額,而且與2024年同期相比,投資額分別為36%和18%**。
土地收購金額超過100億元的三家民營企業分別是龍湖集團、大佳地產和偉星地產。 與2024年同期相比,前11個月三家民營企業取得的土地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土地銷售比例來看,央企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建發、中鐵等均超過04、此外,民營企業與微星的銷售佔比也超過04。
事實上,隨著多地市土地競價限價的取消,合肥、成都、蘇州等城市都出現了個別地塊重新整理單價紀錄和TOP2地板價紀錄,但整體市場熱度並未普遍回暖,地市冷熱城市進一步分化。
未來投資的分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拍賣回歸“價格最高的那一方”後,不同城市、不同地塊的熱度分化將加劇; 其次,率先獲得融資支援、銷售穩定、現金流較穩定的房地產企業仍將是收購土地的主力軍。
整體來看,多數房企仍面臨“銷售疲軟”和“債務風險”的雙重壓力,投資回暖需要更長的時間,預計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謹慎的投資態度仍將是主旋律。
輕鬆享受購買資訊,快來關注 Leju.com]。
文章**:丁祖宇對樓市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