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美國將中國視為化解矛盾的“萬能工具”,卻沒想到這一次會化為灰燼。 拜登曾試圖請求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但此舉以失敗告終。 為了轉移壓力,美國和西方國家想在中俄之間挑撥離間,但俄羅斯採取了實際行動。 我認為拜登可能希望美國繼續援助烏克蘭,但援助法案未能通過,他現在無法挽回失敗。 事實上,美國**處於極其尷尬的境地,國防部光是財政撥款就已經消耗了鉅額資金,怎麼能繼續援助烏克蘭呢?這時,美國的盟友英國開始對中國實施制裁,以支援俄羅斯的戰爭行動。 很明顯,英國正在幫助美國向中國施壓。
除英國外,美國其他盟國也採取了一系列不友好的行動,包括在南海挑釁、抹黑中國強迫勞動、對中國海軍部署反艦飛彈等。 這些行動需要中國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反駁,因為國際社會非常重要。 在我看來,美國及其盟國的目的是分散中國的注意力,在中俄之間挑撥離間。 他們發現中國和俄羅斯最近開始在中東開展活動,因此他們試圖遏制它們。 例如,普京在俄烏衝突後罕見地閃電訪問中東,通過派遣俄羅斯戰機“懸彈”陪伴美國及其盟國,向美國及其盟國發出警告訊號。 他們試圖挑釁中國和俄羅斯,以中國為盾牌,但普京的舉動讓美國措手不及。
普京先後訪問沙特和阿聯,無疑是向世界宣告,俄羅斯致力於中東和平,堅決反對美國在該地區蔓延戰爭的惡行。 與此同時,中國也沒有閒著,與阿拉伯國家和阿聯簽署了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合作協議,這實際上是在向中東地區提供經濟支援,幫助遭受巨大苦難的巴勒斯坦平民。 顯然,美國和以色列希望通過遏制中國和俄羅斯軍隊在中東的擴張來實現威懾,這無疑將在他們未來的行動中發揮作用。 但是,美國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博弈中,它注定要失敗。 這種失敗往往源於美國和西方本身,而不是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如果我們不正視這一點,而是以中國和俄羅斯為藉口,那麼我們將永遠落後一步。 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採取更明智的策略來應對當前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