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光大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限時下調產品費用,部分產品固定投資管理費降至0%。 與此同時,近期部分理財公司頻頻買入自有產品,釋放出積極訊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投資者風險偏好下移,金融機構通過降費提公升產品競爭力,短期內實現規模擴張。 中長期來看,隨著資產價值的回公升和投資策略的不斷完善,銀行理財產品未來仍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
產品費率成群結隊地降低。
12月14日,招銀理財宣布下調旗下7款產品費率,12月20日起,招銀理財招盈瑞金37號現金管理理財計畫等產品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2% 至 0%,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1 月 1 日。
此前,12月5日,華夏財富管理公告稱,根據產品費率階段性優惠安排,擬對華夏理財8號現金理財產品實施優惠費率,優惠費率型別為固定管理費率和A股銷售手續費費率,優惠費率為005%年,活動期從12月7日(含)開始,另行結束。
光大財富管理“陽光黃金添李年盈6號”理財產品也將於2024年12月6日(含)至12月5日(含)開展優惠利率活動。 活動期間,“陽光黃金天利年盈6號”理財產品管理費、A股銷售服務費、B股銷售服務費費率均為015%(年化)15%(年化)05%(年化)。
值得注意的是,招銀財富管理並不是唯一一家將利率降至零的機構。 此前,興業財富管理已將旗下“天利天利7V號”的銷售服務費從0上調3%下調至0%,寧銀財富管理的“寧信日金現存理財產品1號-C股”也將固定管理費從0上調4%(年化)至0%。
近期多家機構紛紛下調固定收益和現金理財產品費率,主要是因為在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背景下,此類產品的競爭加劇,不少金融機構選擇降息的營銷策略,以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加客戶粘性。 溥儀標準研究員鄭哲涵告訴《經濟參考報》。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立輝也對記者表示,基於政策引導、競爭壓力和企業戰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臨近年底下調產品費率,以降低投資者成本,保持或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他看來,降息將提公升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實現降費“招客”,優化產品結構,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短期規模擴張的有效競爭手段之一。
不過,鄭哲瀚也表示,從長遠來看,單靠降息很難留住投資者,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應採取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品牌營銷等措施,吸引客戶,增強競爭力。
頻繁的自購傳遞出積極的訊號。
除降息外,招銀理財、興業理財、博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近期頻頻購買自有產品,為市場釋放出樂觀訊號。
12月初,招銀理財在其官方***上發文稱,將自有資金投入其**理財產品,金額為1000萬元。 此外,博銀財富直接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認購公司發行的系列理財產品。 興業財富管理近日也表示,擬以自有資金投資“富力星河富達分紅1號”,不超過產品淨資產的10%,最高投資額為3000萬元,最終以產品募集金額為準。
溥儀標準表示,本輪理財子公司自購其產品金額相對較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環境的差異,與去年主要因產品大規模銷毀而採取的自購行為相比,今年的自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通過自購,可以增強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這種做法有助於帶動理財產品的銷售,確保新產品的順利上市,有助於在年底保持和提高管理規模和市場份額。
田立輝表示,自購行為也能彰顯該行理財子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財務實力,說明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應對市場風險和挑戰。 此外,自行購買可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投資潛力仍然很高。
今年以來,股票市場整體波動較大,導致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掛鉤權益性資產表現一般。 此外,與公開發行**相比,銀行理財機構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的經驗相對較弱,對權益資產的研究仍有待加強。 溥儀標準研究員陳玄金告訴記者。
融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理財子公司存量產品年化收益率均為265%,前值為 415%下跌了150個基點。 還有一些權益類理財產品,由於**波動的影響,處於“破網”狀態。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部分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波動,但考慮到權益類資產的反彈、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穩健表現以及銀行理財投資策略的不斷推進,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仍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入,銀行理財市場的規模和種類將不斷擴大和豐富。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適合審資投資者。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也日趨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田立輝表示,隨著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和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鬆,銀行理財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創新發展機遇。
陳軒金還表示,目前國內**估值較低,現在配置股權資產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回報。 股票理財產品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選擇不同行業或地域**,分散風險,尋找潛在的高收益投資機會。 同時,現階段銀行理財市場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相對穩定,風險相對較低,是銀行理財市場的壓艙石。 整體而言,現金管理產品與貨幣型公開發售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收益優勢**。 整體來看,銀行理財市場投資潛力依然強勁。
記者羅亦舒北京報道。
臨近年底,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光大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限時下調產品費用,部分產品固定投資管理費降至0%。 與此同時,近期部分理財公司頻頻買入自有產品,釋放出積極訊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投資者風險偏好下移,金融機構通過降費提公升產品競爭力,短期內實現規模擴張。 中長期來看,隨著資產價值的回公升和投資策略的不斷完善,銀行理財產品未來仍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
產品費率成群結隊地降低。
12月14日,招銀理財宣布下調旗下7款產品費率,12月20日起,招銀理財招盈瑞金37號現金管理理財計畫等產品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2% 至 0%,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1 月 1 日。
此前,12月5日,華夏財富管理公告稱,根據產品費率階段性優惠安排,擬對華夏理財8號現金理財產品實施優惠費率,優惠費率型別為固定管理費率和A股銷售手續費費率,優惠費率為005%年,活動期從12月7日(含)開始,另行結束。
光大財富管理“陽光黃金添李年盈6號”理財產品也將於2024年12月6日(含)至12月5日(含)開展優惠利率活動。 活動期間,“陽光黃金天利年盈6號”理財產品管理費、A股銷售服務費、B股銷售服務費費率均為015%(年化)15%(年化)05%(年化)。
值得注意的是,招銀財富管理並不是唯一一家將利率降至零的機構。 此前,興業財富管理已將旗下“天利天利7V號”的銷售服務費從0上調3%下調至0%,寧銀財富管理的“寧信日金現存理財產品1號-C股”也將固定管理費從0上調4%(年化)至0%。
近期多家機構紛紛下調固定收益和現金理財產品費率,主要是因為在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背景下,此類產品的競爭加劇,不少金融機構選擇降息的營銷策略,以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加客戶粘性。 溥儀標準研究員鄭哲涵告訴《經濟參考報》。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立輝也對記者表示,基於政策引導、競爭壓力和企業戰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臨近年底下調產品費率,以降低投資者成本,保持或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他看來,降息將提公升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實現降費“招客”,優化產品結構,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短期規模擴張的有效競爭手段之一。
不過,鄭哲瀚也表示,從長遠來看,單靠降息很難留住投資者,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應採取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品牌營銷等措施,吸引客戶,增強競爭力。
頻繁的自購傳遞出積極的訊號。
除降息外,招銀理財、興業理財、博銀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近期頻頻購買自有產品,為市場釋放出樂觀訊號。
12月初,招銀理財在其官方***上發文稱,將自有資金投入其**理財產品,金額為1000萬元。 此外,博銀財富直接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認購公司發行的系列理財產品。 興業財富管理近日也表示,擬以自有資金投資“富力星河富達分紅1號”,不超過產品淨資產的10%,最高投資額為3000萬元,最終以產品募集金額為準。
溥儀標準表示,本輪理財子公司自購其產品金額相對較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環境的差異,與去年主要因產品大規模銷毀而採取的自購行為相比,今年的自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通過自購,可以增強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這種做法有助於帶動理財產品的銷售,確保新產品的順利上市,有助於在年底保持和提高管理規模和市場份額。
田立輝表示,自購行為也能彰顯該行理財子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財務實力,說明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應對市場風險和挑戰。 此外,自行購買可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投資潛力仍然很高。
今年以來,股票市場整體波動較大,導致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掛鉤權益性資產表現一般。 此外,與公開發行**相比,銀行理財機構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的經驗相對較弱,對權益資產的研究仍有待加強。 溥儀標準研究員陳玄金告訴記者。
融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理財子公司存量產品年化收益率均為265%,前值為 415%下跌了150個基點。 還有一些權益類理財產品,由於**波動的影響,處於“破網”狀態。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部分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波動,但考慮到權益類資產的反彈、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穩健表現以及銀行理財投資策略的不斷推進,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仍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入,銀行理財市場的規模和種類將不斷擴大和豐富。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適合審資投資者。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也日趨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田立輝表示,隨著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和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鬆,銀行理財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創新發展機遇。
陳軒金還表示,目前國內**估值較低,現在配置股權資產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回報。 股票理財產品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選擇不同行業或地域**,分散風險,尋找潛在的高收益投資機會。 同時,現階段銀行理財市場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相對穩定,風險相對較低,是銀行理財市場的壓艙石。 整體而言,現金管理產品與貨幣型公開發售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收益優勢**。 整體來看,銀行理財市場投資潛力依然強勁。
*:經濟資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