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迪1, 尚千金2*, 張莉2
1.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雲南 大理 671000;2.雲南西部應用科技大學, 雲南大理671000)
總結:“風景-村-產業”融合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理論。 近年來,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改善生態環境、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動力。 因此,農村地區不再是乙個普通的村莊,而是乙個具有旅遊價值和市場意義的地區。 鄉村旅遊通過展示農業文化、生態、農業活動和傳統文化,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吸引著城市居民的嚮往。 本文從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長期意義和鄉村旅遊發展之道入手,以及如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段曉迪, 尚千金, 張麗. 可持續性背景下的鄉村旅遊發展研究.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 100所學校。 12月 21, 2023. issn2749-9065
鄉村旅遊是指遊客在城市郊區或偏遠地區尋找文化、自然和農業活動時選擇的一種旅遊型別。 在當今社會,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加,鄉村旅遊逐漸成為更多人度假休閒的選擇。 同時,鄉村旅遊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城鄉發展、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也發揮著極大的積極作用。 鄉村旅遊規劃是指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整合開發鄉村旅遊資源,保護鄉村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明確發展目標和戰略,制定實施方案的漸進過程。
分析農村發展面臨的困境和內部聯絡
鄉村有機更新與空間創造面臨的困境
鄉村空間地域特色的消失、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對鄉村空間的影響、村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與傳統鄉村空間的矛盾、規劃設計與鄉村空間價值追求的不相容,都是鄉村有機更新與空間建設面臨的問題。 此外,農村地區有效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空心化和失衡嚴重隨著城鎮化程序的推進,農村環境、資源和生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鄉村治理複雜,“鄉村化”在下降。
在社會經濟轉型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打破了以往資源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 然而,長期“重城輕農村”的思想,導致農村人口流失嚴重、特徵不清、文化衰落。 城市化也淡化了村族的概念,導致村落空間布局分散鄉村建設主體向城鎮轉移,當地村民觀念不高存在外力過度表達、村民參與建設權利缺失等諸多問題。
發展困境的內在聯絡分析
了解村鎮聚落的發展演化,是解決我國鄉鎮發展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值得深入研究。 要在科學把握規則的基礎上,有效制定和規劃管理相關政策,服務於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把握滇西傳統村落發展機遇。
在保護鄉村景觀多樣性的同時,優化公升級鄉村經濟結構,可以促進鄉村發展,最終實現城鄉同等發展。 旅遊扶貧模式在打破景區村落空間、商業、利益邊界的基礎上,實現景區、村村、村民的良性互動發展。 旅遊規劃要挖掘和整合村莊的生產生活空間,使其形成旅遊資源,具有旅遊屬性規劃需要突出村莊的主體性,增加村民的參與度。
中國鄉村的本土文化作為當地居民與居住地的地域認同的基礎,在凝聚居民力量、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把民族文化融入鄉村建設,就要著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以鄉村規劃設計為切入點,以創造生態宜居為主要目的,把地方元素融入鄉村改造設計中在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的同時,弘揚農業文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當地文化多樣性和優美生態環境優勢,整合鄉村資源,改善村內景觀,實現傳統村落以農業興旅、以旅遊促農的鄉村發展新路子。
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鄉村旅遊對經濟的影響
鄉村旅遊的發展給地方經濟帶來了新的機遇,旅遊業的發展成為鄉村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鄉村旅遊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模式,可以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不同於傳統農業的發展空間,大大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鄉村旅遊提高了農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 農村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成為遊客選擇的購物專案,帶動了農村購物、服裝、食品等產業的發展。 其次,鄉村旅遊還可以建立產業鏈,整合資源,從而增加當地的綜合經濟效益。 最後,鄉村旅遊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如道路的改善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改善。 這些不僅給遊客帶來了便利,也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
鄉村旅遊對文化的影響
鄉村旅遊對當地文化的傳承也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鄉村旅遊可以更好地展示這些文化瑰寶。 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如民俗、民歌、民間音樂、傳統手工藝品等,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亮點,吸引遊客前來欣賞和學習。 同時,鄉村旅遊也有助於保護當地文化。 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市場的規範,可以保護和保持當地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
鄉村旅遊資源與傳統文化遺產密不可分,許多鄉村文化仍停留在收藏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和利用。 在發展鄉村旅遊中,要充分考慮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挖掘鄉村人文歷史的閃光點,展現鄉村的獨特風采。
鄉村旅遊對環境的影響
鄉村旅遊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資源,但同時,鄉村旅遊也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水土流失、大垃圾堆積等問題。 因此,在鄉村旅遊的規劃和發展過程中,有必要進行充分的環境影響評估,並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使其成為有益的、環境友好的旅遊模式。
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實現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品牌建設
品牌已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農村地區以當地文化為基礎,以旅遊資源為支撐,以旅遊服務為特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 為了應對市場需求,鄉村旅遊需要在包裝和品牌上做出改進和調整,以滿足現代市場的需求。 鄉村旅遊品牌建設應注重文化特色、環境衛生、旅遊裝備、旅遊服務等,拓展鄉村旅遊的表現力和內涵,提公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鄉村旅遊品牌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還可以弘揚當地文化,提公升當地知名度,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實施推廣時,要適應目標市場的不同需求,根據年齡、性別、地域等因素設計不同的鄉村旅遊產品,充分挖掘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制定合理的服務方案。 同時,也要加強旅遊宣傳推廣,運用電子商務、社會發展等現代營銷手段,擴大鄉村旅遊的影響力,助力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走特色鄉村旅遊之路,拒絕盲目複製
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特色小鎮”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也伴隨著類似的城市化問題和低水平旅遊專案的氾濫。 鄉村旅遊的規劃離不開一流政策的支援和基層幹部的決策。 一些地區為了盡快發展鄉村旅遊,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模仿和照搬。 最後,在一些地區,一眨眼的旅遊熱潮,形成了大量未完成的工程和建設設施,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公共資源,而且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開發的鄉村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將大大降低。 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挖掘鄉村文化,打造具有當地鄉村文化特色的獨特旅遊形態,如成都郊區的“五朵金花”鄉村旅遊集群,圍繞“花”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以其獨特的定位和新穎的組合,吸引大批遊客。
依託生態農業讓地域文化獨具特色
與城市旅遊相比,鄉村旅遊具有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豐富、農業生態良好的優勢。 鄉村旅遊既能滿足人們真正意義上對自然、對鄉村的嚮往,又能實現農業資源的開發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包括民俗風情、地方風情、歷史遺跡、人文景觀等方面。 在鄉村旅遊中,遊客可以體驗到與城市不同的特色文化,可以深刻體會到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大理白村民居客棧方興未艾,但形式趨同,隨著鄉村旅遊地位的提公升,體驗休閒的需求和機會也越來越多。 作為旅遊消費新趨勢,白族傳統村落可以抓住產業轉型的機遇,明確發展定位,規範管理方式,突出文化主題,相關部門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民宿產業發展成為未來白族傳統村落的新興產業。 著力打造“田園客棧”和“古村落韻味”系列產品。圍繞國家特色旅遊村落建設,完善配套旅遊接待設施,搭建鄉村旅遊接待平台,實現以農家院落、民宿、農家客棧為單位的統一經營管理,制定旅遊路線,確定品牌旅遊產品,打造民俗風情體驗、美食、觀賞、民俗活動等,倡導“負責任的旅遊”。
突出鄉村優勢,提公升旅遊基礎設施:
鄉村旅遊突出了城市與鄉村的差異,展現了鄉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徵,為人們了解鄉村的真面目提供了乙個直觀的視窗。 針對鄉村旅遊消費的新特點,實行特色旅遊內容接收和實施,滿足遊客需求,並與主要景區、景區旅遊活動相互錯位,成為重要的補充。 在景區邊緣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同時,建立多鐘式農產品園區,滿足城市居民週末休閒度假回歸自然的需求。
綜合考慮村所在地區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布局、配套設施、生態環境等城鄉相互關係,合理確定村落定位、發展趨勢,制定規劃措施。 充分利用城鄉發展優勢資源,相互帶動,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相輔相成,相互帶動,實現融合發展。
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所在地區特色產業資源優勢,通過產業發展提高傳統村落村民收入,增強村民對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將傳統村落由“被動”保護轉變為“主動”保護利用, 探索“產業開發+活化利用”的傳統村莊保護發展模式。
鄉村旅遊不僅有助於塑造城市形象,還可以主動將鄉村文化傳播到外部,提高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針對我國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的問題,應全面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制定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投資規劃。 規劃應分為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重點關注不同區域、不同階段的旅遊資源開發,重點關注現有設施的維護和新建工程的設計規劃。
鄉村旅遊規劃實務經驗 教訓
從先進的經驗中學習
許多國家在不同階段都致力於鄉村旅遊的發展,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經驗和成功案例。 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模式,我們可以借鑑其發展歷程、規劃和產業建設,借鑑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加強政策引導
針對現階段鄉村旅遊規劃發展,各級各部門要加快政策體系建設,積極支援即將開展的鄉村旅遊活動,促進產業公升級。 同時,為鄉村旅遊的規劃和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和指導,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
關注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作為產業紐帶,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 因此,要提前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在規劃前期對生態環境和景觀資源進行調查評估,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發展規劃,在規劃開發過程中強化環境保護意識,使旅遊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達到良性互動的狀態。
可持續性**
5.1 鄉村旅遊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
發展鄉村旅遊要兼顧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重點保護鄉村環境,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管理體系,加快農村生態治理,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充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5.2、旅遊的社會貢獻與公益
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應促進其社會貢獻和公益事業,充分考慮當地的社會文化和人文因素,將鄉村旅遊與社會公益事業相結合。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在人才培養、鄉村教育、旅遊保險等方面進行投資,從而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促進農村地區的全面發展。
5.3、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為保證鄉村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注重農業、工業等相關產業與旅遊業的協調發展。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應注重當地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鼓勵小農合作社和農業生產企業投資旅遊市場,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
結論
綜上所述,發展鄉村旅遊對經濟、文化、環境具有深遠影響,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傳承了當地的文化遺產,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但是,對於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我們也需要不斷追求和探索。 只有加強管理和服務,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遺產,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鄉村旅遊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態。
通過對鄉村旅遊規劃的分析和總結,不難發現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但是,在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使鄉村旅遊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文化傳承載體。
引用。 [1] 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辦公室.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M].中國財經出版社, 2010
[2] 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共產黨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4年)》[J].國際城市規劃, 2018(6):150
3]徐媛媛.如何實現從全面小康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J].國家治理學報, (39): 4
4]張瑞娟,惠超.《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4年)》綜合解讀[J]. 2021,(2018-10):9-11.
5] 桂華.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J].貴州社會科學, 2020, No369(09):156-162.
6] 胡傑.福鼎市鄉村景觀旅遊規劃設計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 2013
7]王世進,白永平.基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鄉村旅遊發展思路[J].廣西社會科學,2006,000(011):5-7
8]馮淑華.鄉村景觀旅遊開發[J].國土資源學報, 2005, (1): 3
9]張靜.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J].農業技術,2015,35(22):199
10]盧媛媛.小城鎮建設與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業科技與資訊, 2016, (8): 4-5
11]張元波.“美麗鄉村”建設下鄉村旅遊發展對策——以洛陽市欒川縣為例[J].內蒙古電機工程大學學報,2014,(5):10-11
[12]蔡晨聰.西方馬克思主義消費異化理論的啟示[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006):5-8
13]馮紅英.基於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遊階段性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 2007
[14]尹志瓊.一文一應一旅遊與扶貧:耦合與互動**——以重慶石竹縣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000(001):146-148
**專案: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藝術科學規劃專案,“鄉村振興背景下滇西部少數民族村落”景村融合“模式研究(立項號:A2021QZ21)。
關於作者段曉迪(1994-),女,助教,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園林建築。 通訊位址: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郵編:671000。
通訊作者:尚倩瑾(1996—),女,助教,雲南應用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 通訊位址:滇西應用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郵編:671000。
張力(1989—),男,講師,天津大學風景園林學博士研究生,雲南西部應用科技大學地質建築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 通訊位址:滇西應用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郵編:671000。
文:段曉迪、尚千金、李章。
評委:Kong Sherry
【期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