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活動就是經濟活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金融功能。 12月26日,中國中文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呼籲,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金融體系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進一步提公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塗永紅認為,受新冠疫情疤痕效應和週期性效應疊加影響,我國目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疲軟、隱患多、國內大迴圈不足、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不確定性上公升等問題,民間投資、進出口停滯等問題;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疲軟。在此背景下,發揮金融的“活血”效應尤為重要。
屠永紅表示,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高水平金融開放將為金融發展增添新動力,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她建議:“擴大制度開放,提高我國金融優化內外資源配置能力,增加金融發展新動力。 ”
塗永紅指出,要繼續擴大制度開放,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 要倒逼金融機構以更大開放、競爭激烈,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高水平金融服務,增強創新活力,不斷提質增效。 要主動制定國際規則高標準,穩步擴大規章制度、管理、標準等機構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對外開放系統化、綜合化、穩定化。 充分發揮22個自貿區在首批和試點金融開放中的積極作用,加大跨境資金流動、金融市場准入、跨境電商、數字金融、跨境人民幣等領域的對外開放,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
同時,努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提公升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繼續完善金融服務業“負面清單+准入前國民待遇”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對標CPTPP協議中對服務業開放標準、規則和要求的更高水平,吸引更多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入駐中國,提公升中國配置全球金融資源的能力。 鼓勵更多大型金融機構走出去,拓展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更好服務中資跨國企業走出去,提公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 繼續完善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跨境資金流動渠道和機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中國,增強競爭和金融市場活力。
屠永紅介紹,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和第二大保險、債券和**市場。 但是,我國金融業規模大但實力不強,突出表現為金融功能尚未充分實現,金融的加速和槓桿不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較差。 與紐約、倫敦相比,上海金融中心的能源水平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公升,特別是在獲得金融市場的定價權和金融治理話語權方面。
為此,她表示,滬港要進一步鞏固金融中心地位,著力強化金融功能,全面打造金融強國。 加強上海國際經濟、金融、一流航運和科技創新“五位一體”金融中心建設,暢通金融要素市場和跨境資金流動通道,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構建更具競爭力的金融基礎設施,牢牢掌握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定價主動權, 加快建設全球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有序務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提公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塗永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程序加快推進,形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框架,為香港金融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堅實的腹地支撐。 要擴大跨境理財通的範圍和市場規模,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法律、基礎設施、人才等方面的金融聯通,增加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國還需要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金融的全球治理,充分發揮中國在數字貨幣和數字支付領域的領先優勢,用好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梁這一新型國際支付平台,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積極申請參與《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數字貨幣、科技金融、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全球治理,不斷向世界推廣中國標準、中國規則、中國管理,提公升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
屠永紅認為,隨著高水平金融的開放,金融資源的跨境配置更加深入和廣泛,境內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絡和風險傳染性更強。 因此,要統籌金融開放高水平、安全高水平,加強機構監管、行為監管、職能監管、滲透監管、持續監管,加強國際監管合作,建立必要的防火牆和安全網,夯實金融安全基礎。
*:中國**新聞作者:劉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