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所以認真閱讀了《徐霞客遊記》,還有**100集的電視紀錄片《徐霞客遊記》。 記得在書中,明朝萬曆2024年初春,二十歲的徐霞客第一次走出家門,登上元頭柱進行實地考察。 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是乙個初春時節,作為許夏珂的崇拜者,我從元頭珠前往江陰參觀了徐霞珂故居,這也是歷史的巧合嗎?
在中國歷史上的文人中,我最喜歡的兩個:乙個是晉朝的陶淵明,另乙個是明朝的徐夏可。 愛陶淵明,就是要愛自己的人格,要自力更生,不悲慘,不美麗,不出人頭地,不自焚,在人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回歸自然,回歸鄉村。 而我之所以喜歡徐霞客,絕對是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愛好,對山川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徐霞一家住在江陰,有一次他站在河邊,望著過往水潺潺的長江,忍不住問:長江的水從哪裡來?於是,他開始了畢生的溯源之旅,他如此執著,以至於成為最偉大的旅行家,寫下了代表作《徐夏科遊記》。 為了陶淵明,2024年春天,我特意去了廬山腳下的柴桑,參觀了陶淵明的故居,並參拜了他的墓地。 這一次,為了徐霞客,我也是特意從元頭珠趕往江陰。
江陰還是夠許霞客的大文章,剛到江陰,就看到乙個大牌坊,上面寫著“徐霞客的故里”,而徐霞客的故里在馬鎮也改名為徐霞客鎮,我直接開車去了馬鎮下面的南七村,因為徐霞客的故居就在那個村子裡。
好在故居還在,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徐霞客的故居,故居門楣上的牌匾上刻著***字樣,故居不大,三個院子,十幾個房間,房間裡陳列著許霞客的生平事蹟。 我慢慢地進出每個展廳,仔細閱讀每一塊展板,並參觀了徐霞客的客廳床和二手書桌。
徐霞客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探險家和遊記作家。 從2024年離家到2024年去世,這位54歲的老人的一生走遍了中國21個省、市、自治區。 那時候,他主要靠徒步跋涉,很少騎馬划船,經常背著自己的行李匆匆趕路,他考察過的地方,大多是貧山荒谷、貧瘠偏遠地區,大部分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多次遇到生命危險, 他生死,他嘗到了旅途的艱辛。
走過院子,有一棵徐霞客親手種下的羅漢松,我摸了摸滄桑的樹幹,努力感受著四百年前徐霞客的訊息。 院子裡還有一口古井,井裡有水,我覺得很親切,因為徐霞客經常喝這裡的井水。 我坐在崇禮堂的官帽椅上,開始想起徐霞可。
經過30年的考察,徐霞客寫了一本60萬字的《徐夏客遊記》,成為了千古奇葩。 縱觀他的一生,他從小就對山川、地理和地貌感興趣,喜歡探索和發現。 乙個人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實現對地理科學的深入研究,他的遊記不僅是地理學的珍貴文獻,而且是一部書法精湛的遊記文學,在中國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徐霞客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旅途中度過,他是旅行者心中的聖人,他是遊記朋友的鼻祖,遊記寫作的先驅,他達到了遊記的最高境界,堪稱“自古以來,只有乙個人”。 “我們這些旅遊愛好者和地理愛好者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勇敢的探索精神和毅力。
從徐霞客故居開始,前面就是著名的青山殿,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青山殿內的明代石刻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精髓。 這座園建於2024年,是徐霞客為母親的養老而建的,取“陽光轉南山”這句話,這裡珍藏著董啟昌、溫正明、朱雲明、吳寬等名家從明朝洪武三年到崇禎五年的筆跡石雕。 明末年,青山殿在戰亂中被毀,倖存的石刻被轉移到徐祠的牆壁上儲存,共計76件,十分珍貴。
徐霞客墓地在青山堂後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徐家從祖祁遷至這裡後院,墓碑上寫著“明高世霞柯徐公墓”。 司馬遷道:“人天生就是死的,不是重於泰山,就是輕於一根羽毛。 徐霞客留下了一本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沉重的一頁,我走到徐霞客墓前,深深地鞠躬三下,表達了心中無限的敬佩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