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擔負著民生之重。 近年,受巨集觀環境變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部分地方出現不同程度的財政困難無非是兩端的“開源”和“節流”。 隨著“緊日子”越來越緊,“節流”空間終究是有限的,終究難以為繼。 所以關鍵是要依靠“開源”。 筆者注意到,湖北省一些地方近期樹立了系統觀念,運用統籌辦法,深入開展清理盤活國有“三類資本”工作,推動“資源轉產業、資產轉資本、低效轉高效、無償轉補償”,或許能找到解決財政困難的新途徑。
全面清理和推進去中心化資金整合。 堅持全領域、全口徑、全覆蓋,全面了解家庭背景,做到“知在心”。 綜合運用統籌整合、規範徵集等措施,用好各類財政資金,包括一級資金和地方資金、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普通資金和專項資金、部門自有資金等。 嚴格落實存量資金管理要求,堅決收回閒置沉澱、低效無效資金、預算盈餘資金,變“小錢”為“大錢”,變“變全錢”,變“死錢”為“活錢”,集中財力保重點、辦大事。
高效盤活,促進閒置資產流動。 在資產綜合盤點的基礎上,按照“能用的用、不用的賣、不賣的出租、能融資的融資”的處置原則,根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現狀,對利用效率低、無效、閒置的資產進行處理, 對有振興潛力的逐一篩選,明確振興方式、時間安排、難點等。綜合運用調整使用、市場化處置、委託管理、租賃、融資等方式,充分利用行政國有資產、企業國有資產和一級債,國有企業債務對應形成的資產,提高閒置資源綜合利用率,使“休眠”資產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活水源”。
深入挖掘,讓休眠的資源栩栩如生。 按照“一流引導、國企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綜合運用市場化轉讓、合作開發、特許經營轉讓等方式,以專案、專案換招,積極拓展社會投資渠道。 對於國有自然資源,重點發展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林權、水權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權,通過公開出讓、股權投資等方式盤活。 深挖新資源盤活潛力,引入市場主體,充分利用資料資源、人力資源、文體資源、民間資源、文物資源等新資源潛力,加快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
據悉,國有“三都”振興以來,湖北金融執行平穩、保障有力、風險可控,為改善民生、化解債務、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從湖北的實踐來看,國有“三都”清理振興既是一項應急政策,更是一項長遠計畫,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籌集資金和配置資源,為黨委高水平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京初網(湖北**網)。
作者:譚景燦(《楚才先生》網路審核組)。
責任編輯: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