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乙個80年代出生在華北平原乙個普通小村莊的人,我的第一段記憶也是從我家的小院子開始的,我們村,都是紅磚灰瓦房,有院牆,其中一處是單院牆,另一部分是院牆外的柵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村里每一排房子的院子長度都不一樣,有的院子長,有的院子短,那時候各有各的優點,院牆的短優點可以節省一些磚頭等建材, 省下很多錢,長的好處就是可以在外面蓋個籬笆,可以自己種一些蔬菜,也可以養一些牲畜,畢竟那個年代農業生產比較落後,家裡的牲畜是最重要的勞動力,當時沒有牲畜供給。相反,它是家庭的勞動力之一。
我家第乙個小院屬於第一種帶院牆的紅磚灰瓦,後來擴建了五六公尺,當時買這些建材的錢還不夠,我記得地基和上牆的擴建是用兩次完成的, 當然,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沒有絲毫的感覺,我只知道該吃飯跑回家了,不要走捷徑。
小時候,北方的四季似乎並不像現在這樣,只有夏冬兩個季節,春秋兩季比較鮮明,四合院也見證了一年四季,當春天萬物復甦時,四季也有了季節, 當時的院落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泥路面和紅磚砌成的,一部分是原生態土壤,冬天下雪的時候,雪堆在土上,春天積雪慢慢融化,全部倒入土裡, 等到大地完全恢復,過了一段時間,小院子裡忙得不可開交,我開始種菜,家裡經常種黃瓜、豆子、西紅柿。蔬菜成熟後,足以養活我們家的餐桌,其中大部分都與鄰居分享。 因為小院子裡有牛、牛、牛犢,所以每年媽媽都要為這塊泥土部分單獨豎起柵欄,讓小院真的分成了好幾個區域。
夏天來了,小院子裡會有一段繁忙的時光,正是夏收的季節,那時農業機械化作業還沒有普及,人們還是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勞動,小麥脫粒後還要在小院子裡晾曬,當然,晾曬區域僅限於水泥路面和紅磚部分的堆放。 夏收過後,小院又恢復了寧靜,這時天氣越來越熱,晚上坐在院子裡享受陰涼聊天,日子簡單而安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樣的經歷,一樣的人生,但可以在評論區聊聊80年代的獨特記憶。
感謝您的閱讀,原創不容易,喜歡就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