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資料:人工耳蝸專利申請數量; 人工耳蝸專利的區域分布; 人工耳蝸申請人排名。
全球人工耳蝸行業
(1)技術生命週期:處於成熟階段
從“專利技術生命週期”來看,人工耳蝸技術正處於成熟階段。
注:技術生命週期是根據專利統計繪製的技術S曲線,通過分析曲線的形狀,可以了解相關技術的發展階段,推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技術構成:第一大技術申請數量超過4000件
從技術組成來看,目前的“A61N(電療; 磁; 放射治療; 超聲治療(A61B的生物電流測量; 將非機械能傳入或傳出人體的手術器械、裝置或方法 A61B18 00; 全身麻醉器械成A61M; 白熾燈成H01K; 紅外線加熱輻照器成H05B)“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有4172件。緊隨其後的是“H04R(揚聲器、麥克風、唱機拾音器或其他聲機電感測器; 助聽器; PA系統(G10K,產生的聲音和頻率與當前頻率無關))“擁有1,187項專利申請。
中國人工耳蝸行業
定義
人工耳蝸(CI),又稱人工耳蝸,是一種植入式聽覺輔助電子裝置,其中外部語音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某種編碼形式的電訊號,並通過植入的電板系統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以恢復、改善和重建輕重度耳聾患者的聽覺功能。 近年來,隨著Wi-Fi、藍芽等新技術的發展,人工耳蝸裝置發展迅速,從實驗研究階段進入臨床應用階段,是目前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助聽器。
大多數人工耳蝸裝置由人工耳蝸裝置和外部裝置組成。 外部裝置由麥克風、語音處理器和用於向植入部分傳送指令的發射線圈三部分組成,植入物由訊號接收和解碼模組和電極陣列兩部分組成。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國產化階段
人工耳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研發胚胎階段、產品開發階段和國產化階段。 目前,我國人工耳蝸行業的發展正處於國產替代階段:1995年,我國第一台人工耳蝸出現; 2006年,中國公司Norcom從加州大學購買了人工耳蝸技術專利; 2011年,上海力盛特獲得國內首張耳蝸產品註冊證。
管理類別:共有23個產品被歸類為第3類管理
從管理類別來看,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人工耳蝸管理類別為三類,人工耳蝸聲音處理器管理類別為II.類,人工耳蝸調節裝置及除錯軟體管理類別為II.類。 截至2024年1月,歸類為II類管理的產品數量為27種,歸類為III類管理的產品數量為23種。
整體數量:獲批產品數量整體增加,市場逐漸活躍
截至2024年1月,國家藥監局共頒發人工耳蝸產品註冊證48件。 從註冊趨勢來看,自2011年以來,人工耳蝸產品獲批數量呈上公升趨勢,人工耳蝸市場逐漸活躍。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全球及中國雙邊人工耳蝸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資料、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投資、產業測繪、智慧招商系統、行業現狀認證、IPO諮詢、融資與投資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諮詢等解決方案。 在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條,如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報等,均需獲得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