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琳.
最近,我和老婆收到了乙份禮物——乙個朋友開著一盒大飯糰,說是我岳父家做的,好讓我們在上海郊區感受過年的味道。
用雙手接住盒子,又重又重。 當我開啟盒子的蓋子時,我看到大飯糰像雪球一樣躺在那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飯糰。 我們趕緊把水燒開。 糯飯糰在鍋裡煮沸,乙個接乙個地浮起來,冷水點燃三次,糯飯糰飄搖,寶塔的尖頂慢慢坍塌、收縮、消失,最後又回到乙個大圓球。
大飯糰從鍋裡出來。 我們用筷子把它夾在腰間,當我們咬進飯糰時,一股香味蔓延開來。 此刻,唐淵的嘴巴張開了,嘴角還有些上翹。 見它要從筷子上溜走,我們趕緊用碗接住它。 這個時候,大飯糰就像是被融化的雪人,身體都站不起來。
油花盛開,翠綠在滴落,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嚐嚐它的味道,很有層次感; 看它的顏色,綠色和白色是混合的。 我不忍心吃,但我忍不住,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舌頭迴盪著充滿春天的花園。
牧羊人捲心菜拌油的餡料,油綠色濕潤,霧氣十分誘人。 我知道這是從菜園裡剛摘下來的牧羊人捲心菜,植物的原汁原味絲毫沒有丟失。 然後,從乙個小時前手工包裝出來。 新鮮採摘包裝的食品,原汁原味,味道很有儀式感,更是新年風味的特別呈現。
香、軟、糯、厚、有嚼勁,這是我吃過的最肥、最大、最軟的糯飯糰。 疙瘩在舌面上滾動,牙齒和臉頰輕輕敲擊,還沒來得及仔細咀嚼,就順著喉嚨滑了下來。 不知不覺中,六個飯糰掉進了肚子裡,問鍋裡有沒有東西? 老婆端來半碗湯,一口氣喝了下去,這個組合真是天作之合。
以前在老家吃的公尺酒、元宵節都是甜的。 記得媽媽在世的時候,我包餃子,搗碎核桃、花生和芝麻,加點橘皮和糖做餡料。 它嘗起來像蛋糕一樣蓬鬆,絲滑而有彈性,給人一種沙沙作響的感覺。 但是吃多了會累,所以要邊吃邊喝湯,把原汁原味的湯變成原汁原味的食物,這樣你就不會長時間感到飢餓。 我做的餃子在當地已經夠大了,但還是沒有我現在吃的那麼大。
這種糯公尺粽子是上海的傳統美食。 不僅外表可愛,口感柔和糯糯,鹹而不膩,唇齒間難得清爽,寓意美觀,寓意圓圓圓,風雨順風順,滿滿過年祝福。 過去糯公尺團大多採用傳統的石磨工藝製作,浸泡過的糯公尺是用鐵勺“喂”進研眼的,因為怕“噎”,不得不時不時地“喂”點水。 石磨需要兩個人齊心協力才能推開,轟隆隆的響聲響起,雪白的公尺漿從磨裂的縫隙中流出,一塊一塊,一把一把鎖,雖然沒有成型,卻是無窮無盡的。
吃完大飯糰,我下樓,遇到了小區的鄰居。 鄰居是寧波人,寧波湯圓很有名,就問他糯公尺粽子的法門。 他說,小時候跟著媽媽做的,覺得很簡單,可是包不好,他做的糯飯糰,不是歪瓜棗,就是歪歪扭扭的。凡事都要熟練,包大餃子也是一樣。 比如如何把握水磨粉的乾濕,如何讓“閉龍”貼合得緊緊的,如何把它包得圓潤光滑,如何自然地捏出“小辮子”,這些都是技巧。
包糯飯糰時,先將溼糯公尺團做成藥,然後捏成小袋子,填上餡料,閉嘴後拉出“小辮子”打結繫好。 不僅尖端可以削尖,還可以捏出可愛的“小辮子”,是一場視覺盛宴。 這種大飯糰不是任何人都包得住的,要有傳承的技藝和技巧,如果做不好,就會散亂歪扭扭。
當他們聊天時,他旁邊的一位當地人聽到了,並俯身接聽了談話。 過去,糯公尺是稀缺的,只有在重大慶祝活動或新年時,它才會製作大飯糰。 餡料因季節而定,有肉餡、豆沙餡、牧羊人捲心菜餡、蘿蔔絲餡等。 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也有很多名字。 把它放在蒸鍋上蒸,就是餃子; 在沸水中煮沸,它是麵疙瘩; 放入平底鍋中,用油炸,即油墩; 將餃子壓平,靠在鍋邊煎,鍋是塌陷的蛋糕。
同樣的食材,不同的口味,真是神奇多變。
大餃子可不是閒事,在上海,春節前後都是很有特色的美食。 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飯糰,頓時有一股喜慶的氣氛。 碗是溫暖的,心是溫暖的。 咬一口大飯糰,在一片色香中,細細品味對團圓幸福、和諧生活的嚮往與嚮往。
人物** 2024-02-16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