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以我的名字命名,與城市同名,情誼深厚。 “南昌”這個俗稱,讓一座英雄城市與一艘英勇的軍艦結成不解之緣。
2024年,歷經34個春秋兩季,累計航程超過17萬海里,圓滿完成戰備巡邏、軍事演習等80餘項重大任務,163艘南昌艦艇光榮退役,跨越1800多公里,返回故鄉,返回“故鄉”南昌。
次年“八一”建軍節,南昌艦船主題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南昌艦船主題公園作為南昌市國防教育的新名片,成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
2024年,我和這位特殊的“戰友”一起退役,定居南昌,繼續在船上當“兵”。 南昌船舶主題公園負責人楊雙峰告訴記者,自南昌船舶主題公園開園以來,他再次成為“士兵領隊”,每年寒暑假,他和同事們都會組織“小小水手”軍人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帶領年輕人體驗水手生活, 開展纜繩作業、船旗語言交流、海軍知識問答等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海洋知識。
最讓楊雙峰高興的是,他帶隊參觀南昌艦的一名學生,入伍後在南昌艦第三代艦上服役。 楊雙峰口中的海軍官兵,就是胡家豪。
中學時參觀南昌輪船的經歷,在我心中種下了報國的種子。 2024年,我終於來到南昌船報到,當時的激動之情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 在青島的乙個軍港,胡家豪回憶說,“當我來到南昌船時,我有一種強烈的親密感,我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為家鄉爭光。 ”
南昌人來到南昌船,繼續用青春書寫英雄船的榮耀,成為好故事;南昌艦派船員遠赴千里之外的南昌,共同演奏船城與船榮雙助的協奏曲。
2024年,南昌艦官兵來到南昌市安義縣第五小學看望慰問學生,向他們介紹艦情,講解海海知識,贈送愛心書包和學習用品,鼓勵同學們迎難而上,努力拼搏。
南昌的叔叔阿姨們都很關心我們,以後我們會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用盡全身力氣回報社會。 學生代表萬淑雅說。
軍地雖相隔千里,但交流尤為熱烈。 在南昌市人民群眾和南昌軍艦官兵的心中,城市艦艇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紐帶。
自2024年入選名單以來,第三代南昌船與南昌市開展了定期走訪慰問和線上交流。 南昌市委、市委領導多次帶隊到南昌船舶參觀,定期開展運送優秀士兵、軍隊和地方黨建、技能培訓、船舶文化建設、紅色基因傳承等城艦共建活動。 南昌艦派船員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學習調研“一殿五址”,看望從南昌走出的英雄模範部隊和先進模範,感受光輝歷史,實地汲取精神力量。 南昌市派出慰問團,匯聚多位藝術創作者,共同營造城市與船舶雙擁文化。
在南昌軍艦通行的顯眼位置,掛著一塊長長的展板,上面寫著我艦的座右銘“英雄城、英雄艦、英雄戰士、第一炮、第一艦、先人”,這是軍艦成立之初由全艦官兵共同提煉而成的。 南昌艦的戚偉光說,艦黨委制定了《海軍南昌艦英雄文化建設規劃》,將把“英雄”文化滲透到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
城市船隻在同一頻率上,一起追逐英雄的夢想。 “南昌艦將不負眾望,與南昌市攜手共進,為強軍強國夢凝聚力量,踏上追逐夢想的新征程。 齊偉光說。
在戰艦特色與城市烙印的完美結合下,“英雄城市、英雄艦、英雄戰士、第一炮、第一艦、第一人”的精神共識深深扎根於民心,軍地聯手凝聚新時代軍政、軍民合一的磅礴力量, 開啟雙支援、共建新篇章,向世界張開“南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