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病逝,留下遺言引起國民黨內部動亂。 委員江要求公布原文,不採納修改意見。 這最後一句話,只有66個字,在國內引起了軒然,甚至有人威脅要宣布它無效。
譚翔斷然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能把這個訊息轉達給蔣介石。 蔣介石看完後陷入了沉思,只說了一會兒:“這是他的遺言,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咱們就按照原文放行吧。 ”
陳誠66字的遺言引起了軒然,那麼這遺言到底是什麼,又和蔣介石有什麼關係呢? 讓我們一起找出真相。
與“三民學說”聯絡在一起,陳誠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1918年,在父親的安排下,陳誠以別人的身份考入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左派鄧燕達的學生。
成績優異,陳誠在鄧燕的推薦下,成為黃埔軍校教官。
一天深夜,蔣介石像往常一樣在校園裡巡邏,路過一間教室時,發現教室燈火通明。 他以為是調皮搗蛋的學生偷偷溜出去玩,決定嚴懲他們。
然而,當他推開門時,他驚訝地發現乙個年輕的軍官在燈光下研究“三民原則”。 這個軍官不是別人,正是陳誠,見校長來了,禮貌的打了個招呼,繼續專心看手中的書。
蔣介石特意向陳誠詢問了一些關於“三民原則”的看法,陳誠一一回答,這些想法與蔣介石的思想有一些相似之處。 這讓蔣介石意識到陳誠是個有才華的年輕人。
於是,他隨口問了陳誠的名字:“這個學生叫陳誠,是浙江人。 蔣介石在心裡記住了這個年輕人的名字。
1925年2月,陳誠在綿湖戰役中表現出色,以三門大炮成功奪回黃埔軍校,為黃埔軍校的未來和老蔣的軍事指揮贏得了一場關鍵的勝利。
蔣介石對自己以少勝多的戰術深感自豪,對陳誠在實權方面的表現感到滿意。 蔣介石任人唯親,注重自己的背景和鄉親,而陳誠不僅出身黃埔軍校,還是浙江的同鄉,因此受到蔣介石的高度重視。
從此,陳誠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經常掛在蔣介石的嘴邊。
陳誠因忠於蔣介石,被提拔為第1軍第21師第63團團長,隨後在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蔣介石看中了他的才能,提拔他為**總司令部衛隊司令員,並一起參戰。
陳誠在蔣桂戰爭和中原戰爭中表現出色,多次率領十一師團擊敗對手,展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他的表現證明了蔣介石的獨特眼光,鞏固了他在軍隊中的地位。
在江戰爭和中原戰爭中,陳誠表現不俗,多次立下大功。 於是,蔣介石直接將第11師擴為第18軍,並任命陳誠為第18軍司令,從而誕生了第一支強大的精銳軍。
“七七事變”後,日軍於8月13日入侵上海,淞湖抗戰爆發。 蔣介石隨後召見了陳誠,讓他準備在上海的戰鬥。
陳誠和熊世輝到上海視察敵情後,回到南京,熊世輝對蔣介石說:“這一仗打不了。 不過,陳誠堅信“重要崗位要打”。
陳誠有預感,如果敵軍在華北取得優勢,他肯定會通過平漢公路直接進攻武漢,從而徹底切斷我軍的退路。 他深信,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們的土地就會喪失。
因此,他主張擴大在上海的戰鬥,以遏制日本侵略者的前進,為我軍爭取寶貴的時間。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蔣介石任命陳誠為前敵在第三戰區的總司令,率領第十五軍參戰。
此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在獅林、石洞口、吳淞等地區登陸。 陳誠立即率領第十五軍、第九軍在保山、羅甸等前線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
9月30日,日軍增援部隊陸續登陸,並重兵繼續推進,我軍由於裝備落後、人員沉重,逐步突破防線,大大鼓舞了敵人的士氣。
11月初,日本侵略者組成第10集團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緊急與陳誠**溝通,說堅持死不渝不是最佳選擇,需要調整淞湖戰線。
但是,日本侵略者行動迅速,從上海一側繞道而行,直接進攻松江,與其他日本侵略者形成圍困,將我軍包圍在三面。
在戰爭的殘酷蹂躪下,蔣介石於8日下達撤退命令,隨後陳誠率領左翼部隊掩護右翼部隊撤出上海。 經過激烈的戰鬥,上海於12日淪陷。
陳誠的後代在淞湖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是黃偉率領的第67師團,在蘇州河地區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正面交鋒。
一些團部英勇犧牲,在掩護軍隊撤退的過程中,陳誠的後代再次遭受重大損失,這讓陳誠深感悲痛。
原敵總司令陳成,淞湖戰役期間,每晚只睡一覺。
在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裡,日本侵略者的作戰計畫被實際行動打亂了。 這場為期三個月的戰役成功地將日本侵略軍的主力轉移到了東部戰場,徹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內奪取土地”的狂妄計畫。
他的出色表現不僅贏得了蔣介石的尊重,而且在1938年的武漢戰役和1943年的鄂西戰役中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成功地阻止了日軍沿長江上游進攻的計畫。
雖然表面上,他和蔣介石如父子,但暗地裡,兩人的關係卻是動盪不安的。
1931年蔣介石秘密處決鄧時,陳誠已經與蔣介石產生了分歧。 由於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乙個被處決的人,他提出離開軍隊。
不過,當時蔣介石的地位還不夠穩固,他需要陳誠這樣的人才來幫助他打仗。 因此,蔣介石拒絕了陳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