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美團CEO王興曾表示,“今年是過去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含金量仍在上公升。 這就像乙個穿越者對汽車行業的警告。
雖然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超過3000萬輛,但出口量將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就連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也吹捧了中國汽車的威脅,稱中國汽車將在美國取代日本和南韓的汽車。 不過,車市透過表象看本質,內需放緩甚至收縮成為常態,引發增長光束的出口面臨歐美保護,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各種挑戰擺在桌面上。
來自業界的“冷空氣”,車企CEO們也在龍年新年賀詞中明確了挑戰。
吉利汽車集團CEO甘家嶽判斷:“2024年將是又乙個'最動盪'的一年。 ”
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呂俊成認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他說“我們別無他法,只能勝利! ”
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曉鵬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更直接:“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
把車圈當成大敵的雷軍,可能暫時沒有銷售壓力,在留言中也不太關注汽車,主要是在價值上,強調小公尺一定要有目標、有信念、有團結,才能成為穿越週期的贏家。
不過,更重量級的比亞迪並沒有發出新年賀詞,而是直接用行動說話帶 7Qin PLUS DM-i98萬元起和驅逐艦 05 榮耀版掀起了龍年的第一場戰鬥,讓很多朋友發出了“G語言”。
既然“量”已經不可避免,又如何才能成為“量王”並生存下來呢? 車企CEO們在新年致辭中也以洞察力指出了自己的目標。
第一:批量產品
產品創新將直接決定車企去年的戰鬥力,每家車企也會根據自己的布局,在產品端下功夫。
小鵬汽車在其新年致辭中擁有最大的旗幟。 他們認為,今年將是產品和技術平台爆發的第一年3年內將投放約30款新車型或小改款車型。 即使在國際汽車公司中,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小鵬汽車將在2024年招聘4000人,投入研發預算的40%以上,以實現這一目標。
支援這一產品計畫的信心在於,小鵬汽車有信心今年的銷售額將翻一番。 為此,小鵬汽車將彌補最有能力的15萬級和高階主流30萬+產品,打造10-40萬元的競爭性產品矩陣。 而這些能否實現,不僅取決於技術能否發力,更取決於王鳳英這個強大的支持者,能否在品牌和營銷方面為小鵬講述乙個更精彩的故事。
五菱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呂俊成捅破了五菱申車的濾鏡,直言神車時代已經過去,要轉向模組化汽車製造,以最優惠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解決使用者痛點,打造出人們買得起、用得好、用得好的產品。
這對五菱的產品定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五菱在這方面是一腳踏在天上,一腳踏在地上。 巨集光MINIEV的成功帶來了巨大的銷量和流量。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些渾濁的沙流,讓一些鍵盤俠的聲音被放大了,這讓五菱幾款新品的定義偏離了實際需求。 五菱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回到“百姓需要什麼,五菱就建什麼”的軌道上來。
吉利的主要關注點是價值。 高階新能源技術將加速發展,實現車身電池與11合1智慧型電驅動一體化的新一代CTB平台將首次應用於主流產品領克還將使用800V架構,CDC電磁懸架甚至雙室空氣懸架。 吉利的AI車型、衛星通訊等智慧型生態產品也將搭載在更多車型上。 事實上,從極速氪001FR和Galaxy E8這兩款超標準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吉利在“量”值上確實不怕任何人。
第二:體積智慧型
目前,上半年電氣技術發展已進入高原期,下半年智慧型競爭成為產品差異化的關鍵,這將決定最終誰能留在舞台上。 吉利和小鵬汽車在新年賀詞中都明確表示,將增加對技術的投入。
吉利從製造企業向科技公司轉型,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收購,吉利擁有行業第一梯隊的智慧型技術儲備,橫跨星瑞智慧型計算中心、星瑞AI模型、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等多個領域。
2024年,甘家悅將部署基於星瑞AI模型的多模態人工智慧“AI數字精靈”,基於吉利科技生態的三維智慧型座艙“AI智慧型空間”,以及基於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的衛星通訊技術。 智慧型不僅是車機的螢幕,而是滲透到汽車的方方面面,為使用者打造最智慧型的“頂級”汽車。
專注於智慧卡的小鵬,毫不猶豫地在智慧型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何小鵬明確表示,將投資35億元開發“以智慧型駕駛為核心的AI技術”。 他認為,朋友的收縮是小鵬汽車的發展機遇,可以通過密集投入推動小鵬汽車智慧型駕駛能力的快速迭代,在高階智慧型駕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讓小鵬汽車再次引領中國智慧型駕駛領域,通過領先技術的優勢打入國際市場。
武陵走了一條不同的路,陸俊成為“成本領先、差異化”的症狀開了一劑好藥方。 五菱的定位和結構注定無法達到頭部體積的智慧型高度,所以我會根據使用者的核心需求進行開發,去掉多餘的配置以降低成本,做乙個與眾不同的“偏學生”。 在高頻場景中,體驗是肩並肩的,**我更低,要成為技術的普及者。
智慧型化投資的大規模增加,反映了車企的擔憂。 雖然中國車企在智慧型化方面有一定的優勢,甚至有車企聲稱華晨寶馬落後,但他們心裡都知道,我們目前的優勢主要在軟體和**鏈上,底層晶元、控制器、作業系統等基本都是國外的貨架產品,我們成功的國外車企也不是沒有可能複製。 更重要的是,隨著AI模型在智慧型終端上的應用,有可能徹底顛覆智慧型技術框架和使用者體驗,讓中國車企的優勢歸零。
最好是追逐窮人。 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與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內部孵化等多管齊下的努力,中國汽車可以保持甚至擴大其智慧型化優勢。 而這將是車企卷到最後的根基,也是我們出海攻打歐美頂級價值市場最鋒利的矛頭。
寫在最後
整個2023年,第一場戰爭和技術戰依次掀起,這種趨勢在2024年必然會持續下去。
但“數量”不是目標。 正如甘家嶽所說; “汽車行業是一場馬拉松。 “在這場馬拉松淘汰賽中,考驗的是車企的長遠規劃和戰略決心。 短期的“量”銷售只是表象,只有通過配置自己的“體力”,堅持長期主義,在市場的“量”中完成自己的策略,才能決定誰是最終留在舞台上的“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