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期間要進行各種慶祝活動,清朝也不例外,清朝的皇室更是繁瑣。 在清朝的皇宮裡,過年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期間有近60天的繁瑣慶祝活動,也就是到次年正月二十日。 節日不是兩個月慶祝,而是指從春節準備開始到所有活動結束的這段時間。
1.皇帝給文武官員“祝福”二字
從康熙開始,農曆正月初一,他為民武大臣寫下了“福氣”二字,稱其為“開筆送福”,隨後被清朝皇帝效仿,逐漸成為一種統治,也成為君臣之間的一種恩寵, 而這種恩寵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據清朝《皇宮史續》記載,乾隆皇帝每年農曆正月初一,用刻有“福百姓”字樣的毛筆,以硃砂為墨水,寫下“福”字。 而且,每年寫的第乙個字是密封的,以後再也不會開啟,這意味著要守福。 接下來,寫的“福”字賞賞給封建領地的諸侯大臣和官員。
也就是說,康熙以後的清朝皇帝,都會手寫福字作為春節的紅包分發給那些國家的重要臣子,朝臣們不會掛在門上,得到皇帝的墨寶,是莫大的榮幸,要放在家裡供奉。
2.祭祀活動
自夏朝以來,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之一,皇帝作為“天子”,應該代表天下百姓進行天地祭祀活動,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農曆正月初一,清朝皇帝需要凌晨2點起床,在宮內30多個大廳前進行拜香活動,然後在大殿接受數百名官員的各種朝聖,直到下午。
3.皇家中國新年前夜晚宴
過年期間的除夕晚宴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的皇宮也不例外。 其實,皇帝與妻子很少一起吃飯,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皇帝和嬪妃們才會在崇華宮一起吃早餐。 說到晚宴,就比較精緻了,一般在寶河宮或者乾慶宮,裡面除了皇帝的御膳都是由內務府準備的,他的妻子和兒子,親戚的飯菜都是皇室的貢品。
按照規定,太子每人支付8桌宴席; 郡王每人進5桌; 貝勒貢品 3 桌; 貝子是2桌,其餘的由廣魯寺組織。 這種“春節大餐”吃起來熱鬧,又不動用國庫的錢,可謂節儉高貴。 這還遠遠不夠,皇室親戚吃剩下的飯菜也不會浪費,這些飯菜會送給朝臣,既顯示了皇室的風度,也顯示了皇室的節儉。 其實宮裡也提倡節儉,比如康熙皇帝曾給揮霍無度的八旗一副對聯:“一粥一頓飯來之不易;必須記住半條線和半條線才能使困難”。
4.清朝皇宮春節聯歡晚會——盛宴九
農曆正月十九,清朝皇宮的春節盛宴出現了。 農曆正月十九日傍晚,皇帝舉行宴會,招待前來京拜拜的諸侯大臣、諸侯大臣、諸侯使節。錄製的場景非常熱鬧,有各種特色節目:滿洲、蒙古、朝鮮等民族民歌、摔跤、爬竿等雜技節目,甚至還有西式鞦韆,最後還有烟花。
5.新年伊始,百名官員迎接皇帝
農曆正月初一上午,文武百官赴太和殿向皇帝拜年。 據記載,在太和宮門口,有皇家樂隊和欒駕儀仗隊。 早上七點,中午鐘聲響起,樂隊開始演奏,皇帝登上太和宮寶座,百官整齊,向皇帝鞠躬。
按順序,順序為:1太監宣讀賀桌,百官三跪九躬;2.皇帝讓座喝茶,數百名官員磕頭感謝他; 3.樂隊再次奏響,皇帝下到太和宮,百官依次退出太和殿,祭祀完成。 最後,皇帝開始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送紅包,當時叫荷包,荷包裡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
6.清朝皇帝在春節期間也勤懇懇——春節期間大家加班加點
按照規定,皇帝一般在農曆月二十六開始放假,當時稱為“封筆”和“封印”,正月二十日開始上班,稱為“開筆”和“開封”。 雖然有這樣的儀式,但為了國事,我們的皇帝陛下在春節期間不能放鬆。
比如我們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康熙皇帝在位,直到十四歲去世,除了大事,他每天都要為國事工作。 而我們的雍正皇帝更勝一籌。
雍正業登基以來,在他執政的12年裡,從未休過“年假”,每天都要檢閱大量的折。 甚至在春節期間,他也覺得從全國各地派來的演唱會很少,他還要求所有**提交一場關於國家大事的演唱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規定:“互訪不得通知對方,也不能諮詢親友,各有各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