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南京的汪精衛大發雷霆,抱怨日本不應該和美國人撕臉。 汪精衛說:“日本這樣做完全是在自掘墳墓,這種愚蠢和魯莽的行為注定要失敗。 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此時與美開戰無疑是弄巧成拙。 連叛徒都知道日本很難打敗美國,精明的日本人難道想不到嗎?
在美日太平洋戰爭之前,裕仁天皇問日本參謀長杉山元:“如果日美之間發生戰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結束戰爭,獲勝的機會有多大? 杉山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們在太平洋作戰非常有利,美國可以在三個月內被擊敗。 裕仁天皇問道:“當日本和中國開戰時,你說你可以在三個月內打敗中國,但現在四年過去了,戰爭還沒有結束。 杉山回答說:“因為中國太大了。 皇帝生氣地問:“太平洋不是更大嗎? Yuyama Motoya無言以對。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日本在中美戰爭中的計畫。
在日美問題上,杉山元雲、東條英樹等諸位青年壯派士兵達成共識:“世界形勢瞬息萬變,美國開始干涉日本對華侵略戰爭,日美關係日趨緊張,矛盾尖銳, 所以日本和美國必須開戰。 由於戰爭的巨大消耗,日本越來越弱,與美國的戰爭越拖越不利。東條英機透露,當時日本海軍每小時消耗約400噸石油,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剩餘的石油只能使用兩年。 為了奪取東南亞的石油資源,當務之急是與美國開戰。
有學者說日美遲早會開戰,但其實這種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19世紀50年代,美國佩里艦隊敲開了與外界隔絕的日本的大門,驕傲的大和國的武士為了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開始了明治維新。 事實上,除了中國,美國海軍也是日本海軍的假想敵。 日本著名軍事家石原婉兒提出了“世界最終戰爭論”,認為“未來世界將是崇尚王道的東方文明與崇尚霸權的西方文明的較量,日本是東方文明的代表”。 首先,將中國的所有資源據為己有,從而打敗北亞的北極熊——*成為東方霸主,最後與美國決戰。 同時,日美之間的決戰也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決戰。 從此,日本成為世界人類文明的領頭羊,實現了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
可以看出,石原的觀點是,日美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現在還不是日美決戰的時候,因為中國還沒有被吃掉,北極熊還沒有隕落,挑釁美國無疑是三面的敵人。 可以看出,石原的觀點與希特拉的觀點是相似的。
但日本已經成為一匹無法阻擋的野馬。 自“七七事變”以來,日本在中國戰場投入了100多萬軍隊,佔日本財政的近75%。 由於日本物資短缺,貪婪的侵略者不得不尋找新的獵物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以便為戰爭獲得更多的資源。 隨著歐洲戰場局勢的惡化,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無暇東顧,只有美國站在日本的前面,美國也在這個時候加大了對日本的經濟封鎖力度。 結果,美國成了日本的眼中釘。
那麼,日本為什麼敢與美國進行這場豪賭呢? 1.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陸軍有170萬人,而美國只有50萬人。 2.日本海軍擁有十艘航空母艦和十艘戰列艦,軍事力量位居世界第三。 當日本海軍看到日軍的“輝煌戰績”時,可以說是嫉妒心強,想打仗; 3.二戰前,美國的霸權尚未確立,日本有一定的幻想。 而且就算拳頭沒有美國那麼狠,美國也要在大西洋沿岸保衛德國,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打敗自己。 4.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都用盡全力賭國運,都成功了,說明日本的好戰主義和運氣觀念已經膨脹到了極致。
因為日本挑戰的清朝和沙皇俄國,都是在國力劣勢的情況下打贏了賭注,在中國戰場上取得了重大勝利,貪婪的侵略者早已被所謂的勝利蒙蔽了雙眼,最終以慘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