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播出,但這場晚會卻意外地被網友廣泛吐槽尤其是小品的尷尬,被觀眾評價為無聊的劇情,整個過程沒有笑點。
從1984年陳培思和朱世茂的《吃麵》開始,素描的藝術形式已經40年了。
沒想到這麼快,小品就已經走投無路了,從逗人到搞笑尷尬,喜劇小品是怎麼一步步夭折的,我總結了七個原因。
一、主旋律,始終想著教育人
現在小品越來越旋律化,總想著教育人,現在大家壓力都這麼大,回家看喜劇小品就要聳人聽聞,受教育,恨不得砸電視。
喜劇小品的終極使命就是讓人發笑,不要讓它承載太多的東西,比如教育人、影響人,十分鐘的小品,就達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如果真的想教育觀眾,就演一部紀錄片吧。
現在的小品都是關於一些瑣碎的事情,以春晚小品最為典型,開始談論家庭誤會帶來的矛盾,不管好笑與否,都快到故事的結尾了,一家人要互相理解,夫妻要和睦, 過年了,我們一起包餃子吧。
然後鏡頭擺在觀眾面前,觀眾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場上場下都有歡樂,但觀眾們卻忍不住心裡罵了一句,這算什麼東西。
二、應試喜劇,喜怒哀樂難過,煽情聳人聽聞
什麼是應試喜劇,應試喜劇就是採用固定的結構套路,加入一些聳人聽聞的內容,通過道德綁架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哭泣。
最常見的型別是快樂的開始和悲傷的結局,開頭有正常的敘述後半部分突然來聳人聽聞,比如家庭是溫馨的,只有有家庭才有幸福,親情是持續的愛,父母是為了你好等等,本質就是用家德綁架觀眾,讓觀眾感同身受,付出代價。
這種歡喜悲哀的套路,不管是小品還是電影,用得都挺多的,以前單純好玩、讓人發笑的小品越來越少了,所以喜劇小品的路越來越窄。
三是庸俗搞笑,越來越庸俗膚淺
低俗搞笑的小品也很常見,就是惡搞經典作品,在經典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作。 這樣做可以,沒關係,但問題不低俗也不壞,比如根據白蛇傳說創作的草圖太多了,但除了大快的轉折,其他的要麼尷尬不好笑,要麼粗俗。
主要是由於創作能力不足,搞笑的笑話都是爛街梗,或者是冷梗,有些演員除了拿自己的外表開玩笑,沒有其他技能。 這種喜劇小品就是通過惡搞、粗俗的梗子、過時的笑話、自嘲等來迎合觀眾,取悅觀眾,導致越來越低俗膚淺的喜劇小品。
四、形式單一,靈魂缺失
現在的草圖,別說單一的形式,在內容上還是不夠創新的。 之前的小品形式多樣,讓人看得上癮,比如《懶漢相親》混雜方言,如《紅高粱模範隊》《過河》結合唱歌,融合改編流行歌曲的《打工歷險記》,結合歌舞的《如此包裝》,訪談形式的《昨日今明日》, 等等。
這些小品不僅形式豐富,內容紮實,不僅給大家帶來歡樂,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社會的痛點。 現在的小品在內容上沒有靈魂,平庸甚至令人尷尬,自然也得不到觀眾的掌聲和喜愛。
五是門檻變低了,專業演員被流量明星取代
現在喜劇小品的門檻越來越低,低到沒有門檻,給人的感覺是任何人都可以演喜劇小品。
要知道,喜劇小品和話劇、話劇、電視劇集是不同的細分,專業性還是很不一樣的,就像電視劇集演員未必演不了話劇一樣,小品也是這樣,小品有專業的小品演員,不是說演過電視劇集就可以演小品, 尤其是喜劇小品。
現在小品,尤其是春晚的小品,你還能看到好幾個專業的小品演員,他們都是流量明星,這些流量明星連電視劇集都沒看懂,所以就來演小品了,請大家先提高一下你的演技和台詞技巧。
業餘流量明星搶走了專業小品演員的生存工作,導致沒有年輕人願意從事喜劇小品行業,最終導致了這個行業的衰落。
六、浮躁粗心,低俗作品滿天飛
現在社會上的人心都變了,變得浮躁起來,尤其是明星演員。
隨著老一輩專業小品演員逐漸退場,而那些拿下小品接力棒的中生代小品演員,他們的心思已經不在小品上了,而是忙著在綜藝上賺錢,像沈騰、賈玲等,上綜藝多好,不但錢來得快, 但也可以增加度, **還有時間創作和打磨草圖, **還有時間進行草圖。
一旦失去了對小品的敬畏,出來的自然是敷衍了事、庸俗的作品,更別說小品的創新了。
第七,責怪大眾,抱怨大眾不看小品
有人把小品的頹勢推到觀眾和市場,就像央視春晚總導演哈溫在2012年說春晚小品少了,因為觀眾不喜歡看,小品沒有市場。
我堅決不同意這一點,因為她弄錯了因果關係,小品之所以下降,是因為低俗的小品越來越多,導致大家不喜歡看小品,而不是因為大家不喜歡看小品,所以小品沒有市場。 這種因果關係需要被理解。
沒有人對喜劇小品懷恨在心,沒有人厭惡那些讓人發笑的小品,也沒有人不喜歡搞笑的小品,因為讓人發笑是最高的藝術。 因此,不要尋找草圖衰落的外部原因,而是找到自己的原因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草圖的衰落主要歸結為七個方面,分別是主旋律,總是想著教育人,應試喜劇,歡喜悲哀又聳人聽聞,低俗搞笑,越來越庸俗膚淺,形式單一。
1、靈魂缺失,門檻變低,專業演員被流量明星取代,浮躁粗心,低俗作品滿天飛來飛去,指責大眾,抱怨大眾不看小品。
現在是多元化娛樂的時代,留給喜劇小品的時間不多了。 春晚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