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4年“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抓住重點,扎紮實做好經濟工作”。 學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深刻認識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全面、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以高質量發展增強擴大內需的內生力,以高水平保障擴大內需的內生動力;任何偏離新發展觀、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安全、片面強調安全而忽視發展,都會使內需擴張失去持續動力,使高質量發展成為空中的城堡,使內需擴張淪為“梅花解渴”甚至“燒林獵殺”。
1、正確把握高質量發展與高安全的辯證關係,既要“促進一方發展”,又要“保障一方安全”。
總書記一再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首要任務”,“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求各級黨委承擔起“促進一黨發展,保障一黨安全”的政治責任。 這是我們做到高標準、構建高安全格局、確保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原則。
正確認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證”。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 沒有安全的發展是不穩定的,沒有發展的安全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和安全如果結合在一起是繁榮的,如果它們分離是軟弱的,如果它們是矛盾的,就會滅亡。 在實際經濟工作中,不能因為片面強調安全生產或安全工作的其他方面而阻礙經濟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安全生產;在擴大內需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安全隱患”,要避免因為“加緊擴大內需”而放鬆甚至放棄“安全前關”。 要做到“一人出事,全廠受教育”,要避免“一人感冒全家吃藥”,甚至“一人感冒全家臥床”“一企出事”的現象。 該地區被暫停”。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履行安全第一責任。 在擴大內需的各個環節中,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必須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 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堅持求進、求穩、先建後破”,善於聚攏“經濟建設中心和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做好高質量發展工作。 在安全方面,要帶頭制定並認真履行安全責任“兩清單”,做好安全工作貫穿發展全過程,堅持重大安全風險防控一致,切實承擔安全生產政治責任,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 隨時防範“灰犀牛”事件,堅決打防、主動的戰役。
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 “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後面的'0',沒有'1',再多個'0'都毫無意義。 “生活就是這樣,企業甚至國家的生存也是如此,沒有安全有保障的經濟發展,結果就無法保證。 安全事故可能導致家庭破產; 重大事故可能導致工廠化為烏有,甚至企業破產; 一次重大事故可以摧毀乙個大型化工園區,甚至對區域GDP產生更大的影響。 經濟發展和安全不是“兩層皮”,而是“一碗飯”。 因此,在擴大內需工作中,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與高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高安全,以高安全確保高質量發展,動態平衡發展、相輔相成”,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2、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為推動安全應急行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根據安全生產的現狀和大局,我國具有良好的環境和有利條件,可以促進安全應急產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具備安全應急產業快速發展的社會條件。 **高度重視安全應急工作,廣大人民群眾對安全績效有較高期望,國有經濟實力有能力支撐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科技有支撐安全應急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我國安全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健全。 如《安全應急產業產品目錄》和《安全應急科技創新技術目錄》形成,國家級安全應急產業園已建成或在建,省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安全應急產業基地和園區60餘個,從事安全應急業務的企業超過10000家; 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科研院所近40個,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資助實驗室150餘個;2023年,共收到安全科技進步獎申請1538件。 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具備了安全應急產業快速發展的社會條件和技術基礎。
安全應急行業是應優先考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安全應急行業是關係到普通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只有發展得好,才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可以說,沒有安全和應急響應行業的支援,就不可能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從經濟角度看,安全應急產業是朝陽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社會需求旺盛的產業。 因此,可以說,社會需要和人民都希望充分融合高科技元素,提公升安全應急產品的水平、質量和能力,促進安全應急產業快速強勁發展。
3、按照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要求,確定推動安全應急行業快速發展的重點
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快速發展,首先要凝聚力量做強產業鏈,著力鞏固、做強、補充鏈條,構建完整安全應急產業鏈。 其次,安全應急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需要積極行動。
* 綜合措施,促進安全應急行業快速發展。 在金融政策方面,要引導社會資本注入安全應急產品研發、技術轉化、產品孵化、產業落地等,重點做強鏈、補鏈; 驅動企業培訓,構建安全應急場景,形成產業集群。 在技術政策方面,出台鼓勵發展的產品和企業目錄,以及安全應急裝備產業集群目錄; 出台了家庭、企業、村、社群場景建設指導標準。 在服務政策上,要建設安全應急產業平台,發展“工業網際網絡+安全應急產業”平台,服務安全應急產品的採購、儲備、企業儲備、產能儲備、家庭儲備。 此外,還要支援科技創新、融資平台和融資模式創新,鼓勵和支援智財權交易創新,以及安全應急裝備製造創新鏈建設,支援建立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園區、健康城市、安全發展城市、韌性城市、 以及安全示範企業、示範縣、示範鄉社群。
構建完整、安全的應急產業鏈。 目前,我國安全應急產品種類繁多,產品種類上千種,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體系。 但行業上游專業產業規模較小,產品只能“頂”,離“好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中游行業,即安全應急裝備製造業,有風險評估報告、防災減災全過程、各要素的製備製造條件和能力,但存在智慧型化產品實戰能力不強、專業化產品水平不高等弱點, 模組化產品進展緩慢,成套和系列化產品較少。研發、設計、認證、規劃等行業下游基礎相對薄弱,實驗檢驗條件和能力有限,工程實驗、檢測條件和能力缺失,行業內還存在諸多短板。 因此,一是有針對性地開發科學化、專業化、智慧型化、精細化、標準化、無人化、模組化、便攜化、資訊化等“八”安全應急產品; 二是要適應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的社會福利、經濟發展保障、高技術、高精度等屬性,發展安全應急產業; 三是堅持發展企業、鄉鎮、鄰里、社群、家庭安全應急產業; 四是既要支援應急產品創新發展,又要盡快彌補風險監測等預防產品的短板。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好安全工作,要有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國家偉人”的使命感,要有“時刻不能放心”的責任感。 要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構建高標準高安全格局,確保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全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北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張興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國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政協日報》(2024-02-19 03版)。
作者:李全明 張興凱 版面編輯:王慧峰 新**編輯:莫周 評論: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