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與高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高安全,以高安全確保高質量發展,發展與安全要動態平衡、相輔相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深刻變革,是高安全的基礎。 安全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正確含義,高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 在新時代、新征程下,將高水平安全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現代化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經濟安全良性互動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頭等大事。 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要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迴圈的內生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迴圈的質量和水平; 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著力提公升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公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有效質提公升和合理量化增長。經濟安全是***的基礎。 當前,我們在金融、房地產、債務、產業轉型、人口老齡化等領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影響範圍廣泛,不同的風險和挑戰相互疊加、傳遞。如果應對不當,將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干擾和衝擊,必須嚴格防範並有效化解,切實維護經濟安全,以高水平經濟安全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和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要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化一流銀行體系。 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對各類金融活動進行監管,維護無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積極審慎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地滿足不同所有制下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完善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收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強化糧食、能源、資源安全維護能力,確保糧食生產供應安全可靠,把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過維護多邊體系和規則、加強全球和區域巨集觀政策協調、加強全球數字治理等措施,有計畫地降低重要初級產品的對外依賴,切實保障糧食、能源、資源安全。
堅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科技保障良性互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安全維護能力作了具體部署,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 完善科技工作統一領導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率。當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的短板是最大的“生命線”,也是最大的隱患。 當前,一些國家搞“小院高牆”和“脫鉤斷鏈”,是我國科技安全的重大風險。 我國工業製造、資訊科技、材料、航天、海洋、生物醫藥等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是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有效解決。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增強科技安全保障能力,切實實現科技創新發展與科技安全良性互動。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品質生產力。 完善新型一流體系,對製造業重點產業鏈實施高質量發展行動,強化質量支撐和標準引導,提公升產業鏈韌性安全水平。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人工智慧。 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和綠色科技,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加強智財權法律保護,形成支撐綜合創新的基本體系。 提公升重要產業鏈安全維護能力。
按照黨的二十大關於保障重要產業鏈安全的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研投入和力度,不斷降低重要產業鏈對外依存,不斷提公升重要產業鏈安全維護能力。 要著眼於高水平科技安全長遠發展戰略,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真正實現科技創新自立自強。鑑於我國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頂尖的基礎研究人才,迫切需要優化基礎研究的社會支援環境,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的支援和投入,增加基礎研究投入總額,優化基礎研究投入總體結構, 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穩定資金支援,引導和鼓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構建基礎研究多元化投資機制。
堅持社會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公共安全良性互動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國發展進入了戰略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期,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因素增多,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要增強逆境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好和平時期危險準備,防患於未然。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提高治安治理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指出要堅持安全第一原則。
1.聚焦預防,建立重大安全應急框架,完善公安體系,推動治安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變。 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國家和地區應急力量建設。 公共安全主要涵蓋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四個領域,要從這四個領域入手,實現公共安全水平高,增強公共安全維護能力。 在自然災害領域,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我國自然災害風險管理面臨嚴峻複雜的形勢。 堅持“防患於主、防、防、救結合”的自然災害管理方針,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風險預警處置機制,完善自然災害風險應急體系,不斷提高自然災害防減、應對能力。 在安全生產領域,我國安全生產事故總數仍超標,嚴重和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風險治理能力,推動安全生產風險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變,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效化解城市發展高風險。 在公共安全領域,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護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病傳播。 隨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不斷變化,我國公共衛生面臨諸多風險和問題,如鼠疫、霍亂等法定傳染病、突發急性傳染病、輸入性傳染病、生物技術的誤用、濫用和誤用,以及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難度越來越大。 以及食品藥品安全基礎薄弱。要做好事前預防、事中處置、事後恢復等多環節,全面全過程提公升社會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和能力。 在社會保障領域,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層出不窮,不同型別的社治事件交織在一起。 要全面做好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等方面工作,堅決維護社會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做到最好,盡我們所能,把握準確,牢牢把握民生底線。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編織堅實的社會保障網,完善不同層次和類別的社會救助體系。 堅持和發揚新時代“風橋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效率,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努力實現社會保障水平高水平。
堅持高層對外開放與海外利益安全良性互動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增多。 中國的海外利益主要涉及外商投資、外國工程承包、海外機構、海外中國公民等主要方面。 國內投資者直接出資的企業越來越多,海外企業的員工、出入境人員、留學生人數迅速增加。 近年來,中國機構、企業和公民走向世界,海外利益和安全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日益重要。 特別是海外安全事件的頻發,使我國海外利益的安全面臨嚴峻考驗,必須高度重視我國重大海外專案、海外機構和人員的安全,確保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安全。
**總書記指出,當前,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動盪的根源和風險點不斷增加,中國外部環境複雜嚴峻。 **該法第33條明確規定,國家應當依法採取必要措施,保護海外華人公民、組織和機構的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護國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脅和侵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海外安全能力建設,維護中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 加強海外利益保護,保障海外重大專案和人員、機構安全。 探索建立境外專案風險預警評估全天候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對國家境外利益和境外安全風險狀況的及時預警和定期評估。 在國家層面,加強海外利益保護機制、國際反恐機制、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調合作,形成維護海外利益的合力。 進一步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法治,依法應對國際形勢。 積極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 加強對社會組織走出去的引導,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維護海外利益和安全。
作者是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