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國成為南極考察的簽署國之一,為了在這次國際會議上發揮重要作用,郭坤、司馬鈞、宋大橋做了充分的準備。
然而,在會議接近尾聲時,他們以荒謬的“咖啡”為幌子被趕出會場。 雖然他們沒有看一眼房間,但他們可以想象其他代表的談笑風生。
郭坤等人心裡感到屈辱,但他們決心讓中國科考隊及時進入南極,不再遭受這樣的侮辱。 那麼,為什麼他們被踢出董事會呢?
中國是如何感到羞恥的? 讓我們開始吧。
向陽紅10號"與海軍"j121"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船上滿載著生活用品和591名船員,從上海黃浦江碼頭起航前往南極。
這是中國首次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親筆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洲做出貢獻。 "眾人聞訊興奮不已,郭坤站在船舷上,望著浩瀚的大海,百感交集。
畢竟,在此之前,中國遭受了許多屈辱,但被許多人忽視了。 早在1908年,英國就對南極洲提出領土要求,導致這片土地被各國掠奪一空,其中蘊含的各種稀有資源被許多國家覬覦。
雖然1959年的《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屬於全人類,但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卻經歷了挫折。 經過多次申請,直到1983年,經聯合國批准,中國才正式成為《南極條約》的締約國。
參與條約磋商並不意味著您將受到公平對待。 郭坤等人接到會議通知後非常激動,通宵達旦地準備了整整三個月的材料,才準備去開會。
由於在此之前中國從未對南極洲進行過正式的調查,而且國內礦質土壤方面的專家相對較少,因此這次會議無疑是中國南極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國在南極立足的開始。
然而,當他們到達會場時,他們被嚇了一跳。 他們攜帶了大量的資訊,卻只收到了乙份流程通知,被安排在邊緣位置,而英國、美國等**國家的表格上卻堆滿了厚厚的材料。
郭坤明白,他們當初就被輕蔑了。 雖然心裡有些生氣,但為了中國南極事業的發展,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他主動找到了組織者,請他們提供他應得的資訊。
然而,組織者的回答是,中國不是協約國,沒有資格分發這些材料。 郭坤心虛,只能依靠之前收集到的資訊,積極參與討論。
他本以為就算沒有訊息,也能從別人那裡得到關於南極洲的訊息,但是在會議結束時,主持會議的人把中國代表團請出了會議室,讓他們在外面喝咖啡。
郭坤看著緊閉的會議室門,心裡覺得很丟臉。 他心裡知道,這樣的待遇不符合中國的國際地位,但他們把中國代表團請出會議室只有乙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從未在南極洲進行過考察,所以他們認為中國只是乙個談判者,不是協約國,無權發表意見。
這次會面讓郭坤深刻意識到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回國後立即向**提交了南極科學考察的申請。 科考路漫漫其修遠兮,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郭坤、司馬軍、國家海洋局局長羅如玉都非常著急。
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羅如玉親自找到了海軍司令員袁***雖然國家海洋局隸屬於國家科委,但以前也曾由海軍管理,很多工作都離不開,所以羅如玉也非常擔心海軍的工作。
羅如玉年近七十,一走進辦公室,就直奔主題,希望中國能進行第一次南極科學考察。 雖然很多國家在南極洲進行了考察,建立了科研站,但中國一直無法進行系統的考察,建立科研站,所以只能參加會議,不能投票。
羅如玉放下手頭的工作,拖著蒼老的身軀去找***,請求海軍的支援。 **立即下令,說明這是海軍的職責,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確保萬無一失很重要。
在***的領導下,相關工作如火如荼。 由於前往南極洲的長途跋涉,需要穿越太平洋進入大西洋,跨越98個緯度,這對於從未接受過如此遠端航行訓練的海軍來說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但是,如果成功,這將是新中國快速發展的絕佳機會。 因此,**一再向海軍人員強調,任務“必須成功,不能失敗”。
經過多次討論和比較,1984年7月,軍委正式批准了中國海軍北海艦隊"j121"救生艇和向陽紅10號科考船組成了中國南極探險隊。 "
j121"這艘救生艇是國內先進的遠洋打撈救助船,但儘管如此,還是在首長的指示下返回工廠進行全面檢修後才投入使用。
向陽紅10號是1978年上海江南造船廠交付國家海洋局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科考船,在首次發射運載火箭、同步通訊衛星等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1月20日上午,519名專家、工程技術人員、海軍軍官等工作人員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陸續登上科研船隊。 郭坤站在船舷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只有乙個念頭:這次遠征一定要"雪前的恥辱"在南極洲建立中國科考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隨時準備犧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出發前都寫過遺書,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將面臨的風險,但他們仍然毫不猶豫。
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科研船隊正式從上海港外高橋碼頭出發。
這是一次充滿挑戰和艱難的航行。 起初,他們在長江口外的吳淞口錨地遇到惡劣天氣,強颱風迫使他們改變航向,從寶島水道進入太平洋,以躲避颱風。
雖然沒有直接進入颱風中心,但經過時還是遭受了巨大的風速。 兩艘巨輪在海浪中上躥下顛,許多經驗豐富的水手甚至暈船,但他們從頭到尾堅守崗位,沒有抱怨。
在經歷了西風帶、陰陽關等無數意想不到的情況和艱辛之後,他們終於在12月26日到達了南極洲喬治王島的海面。
站在素有“世界風極”之稱的南極海前,他們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恐怕只有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一路上的艱辛。
1984年,艦隊趕往南極。 南極洲的夏天很短,只在一月和二月。 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工作人員緊急開始了檢查工作,要求在2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一旦過了三月,海面就會結冰,沒有破冰能力的向陽紅10號將面臨被包圍凍死的危險。 結果,各支隊和小組按照分工開始了各自的任務。
建造房屋的專家正忙於尋找合適的地點,海軍的軍官和水手正忙於整理船上的裝置,其他領域的專家正在研究南極洲的各種稀有資源。
兩天後,探險隊在該島南部的一片空地上發現了一塊平坦的土地。 該地區不僅開放,而且還有三個小型淡水湖,保證了最好的淡水資源。
此外,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科研站也在此附近設立,方便我國科研人員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 一旦你決定了乙個位址,就該開始建立你的網站了。
為了爭分奪秒,編隊的船員幾乎每天24小時輪換到自己的崗位上,每個人平均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
在寒冷的南極洲,他們用汗水澆灌了長城站的奇蹟。 短短45天,中國在南極洲的第乙個科研站正式建成,比其他國家快了幾倍。
2月20日,長城站落成典禮當天,喬治王島海面上奏響中國國歌,五星紅旗在南極白茫茫的冰雪中緩緩公升起。
這是第18個在南極洲建立科研站的國家,也是最快的科研站,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從未去過南極洲的一筆。
南極穩定後,研究團隊對南極洲的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氣象學等23個專案進行了系統調研,期間取得了14項重大突破。
2月27日,在完成善後工作後,科考隊工作正式結束,他們乘坐“J121”搜救船和向陽紅10號告別其他國家科考站,開始返程。
經過近兩個月的長途跋涉,兩艘船終於回到了上海高橋碼頭。 雖然天上下著毛毛細雨,但碼頭上的人們卻洶湧澎湃,人們為他們的勝利歡呼。
大街小巷掛滿了紅色橫幅,萬力副總理等與海軍官兵合影留念,這無疑是中國南極事業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國全國人民的驕傲。
中南海懷仁堂為這些歸來的英雄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並給予了不同程度的獎勵。 1985年,南極考察取得豐碩成果後,中國正式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有權參與重大問題的表決。
自1984年以來,我們先後派出103人進行25次南極考察和6次北極考察,這不僅讓我們對一些珍稀資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