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價低於油”的廣告風靡全網,拉開了新年車市首戰的序幕。 以比亞迪的“官方指導價798萬元“秦加榮耀版正式推出,五菱、長安、哪吒、北京現代、上汽通用等車企紛紛加入先戰,集體宣布多款車型降價。 資本市場顯然被這種“翻滾”同行的戰鬥嚇壞了,用腳投票,比亞迪、希愛力、“衛小麗”等新勢力的股價相繼下跌。
然而,資本市場顯然是短視的,他們只看到了“量”中的車企,卻不知道車企為什麼要“滾”,又在滾什麼!
1. 比亞迪的產品矩陣
據《車主家》資料顯示,比亞迪目前在售車型共計22款,涉及比亞迪(包括秦、漢、元、宋等子品牌)、騰勢、方程式豹、陽望等四大品牌,2023年總銷量約230萬輛。
比亞迪拿出打第一仗的是秦加車型和驅逐艦05車型,銷量“遙遙領先”。 其中,秦加油電混合動力榮耀版發售5款,指導**798萬元至1258萬元,官方減持2萬元; 秦加純電動版發售5款,指導**為10款98萬元至1398萬元,官方減持2萬元; Destroyer 05 Glory Edition 有 6 款在售,指南**是 7 款98萬元至1288萬元,官方減成2-220,000元。
無論比亞迪的其他車型是否會效仿降價,這兩款車型平均降價2萬元,將對公司約100億元的年銷售額產生影響。 根據比亞迪2023年全年業績預測,比亞迪2023年淨利潤約為300億元。 比亞迪拿出年利潤的1 3來打這場**戰,用心何? 要知道,秦加依舊是最暢銷的機型。
第二萬元以下無智慧型駕駛
希愛力的M9車型因為智慧型駕駛系統而迅速出圈。 隨著大眾對智慧型駕駛安全性和便利性認識的不斷加深,智慧型駕駛技術將成為未來購車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 然而,由於智慧型駕駛系統技術研發的難度大、投入高,傳統有軌電車企業在智慧型駕駛領域進展相對緩慢,難以滿足市場對智慧型駕駛技術的迫切需求。 以華為智慧型駕駛系統為例,華為智慧型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從成立到2022年底累計投資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擁有70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 而平均而言,每年仍需維持100億元左右的投資(70%至80%的投資在智慧型駕駛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智慧型駕駛系統一次性購買3.6萬元,年訂閱7200元,月訂閱720元。 至於特斯拉智慧型駕駛系統的買斷價格,就更貴了,6.4萬元。 因此,很難想象購買單價在15萬元以下的有軌電車的消費者會選擇智慧型駕駛系統。
這反過來也說明了乙個問題,單價在15萬元以下的有軌電車即將成為舊時代的產品,很快就會因為難以搭載先進的智慧型駕駛系統而被消費者拒絕。
比亞迪此次降價主要集中在15萬元以下的低價車型上,這不僅是對市場競爭的回應,也是傳統電動汽車在智慧型駕駛技術上的短板的體現。
3. 戰爭會擴大嗎?
從理論上講,具有智慧型駕駛系統的有軌電車不會受到第一次戰爭的影響。 以希愛力問題系列為例,由於消費者對智慧型駕駛系統的搶購,訂單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因此無需擔心第一次戰爭的影響。
至於**大戰會不會擴大,我認為不會,因為比亞迪的淨利潤率太低了。 2023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的淨利潤率僅為5%。 如果比亞迪對所有車型實施降價2萬元,那麼比亞迪的年銷量將減少460億元。 比亞迪已經看到了危機,但還沒有面臨生存危機,也不需要對自己這麼狠。
近日,比亞迪的《關於“質量回報雙提公升”行動計畫的公告》提出,比亞迪將推出多款高階豪華車型。 比亞迪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要降低價車,清理庫存,騰出人力、物力、財力來研究智慧型駕駛系統,打造中高階車型。
不過,傳統油車企業轉型需要加快,比亞迪將其淨利潤率下調了1 3(約1.)。7%),如果上汽集團也順勢降價,淨利潤率也將下降17%,似乎已經達到盈虧平衡線,年度虧損概率很高。
四、總結
許多人一看到**戰爭,就認為是負面的。 尤其是希愛力的一些股東,不聽風吹雨。 同行的危機難道不代表智慧型駕駛路線的正確性嗎? 智慧型駕駛的“遙遙領先”將進一步拉大希愛力與其他車企的差距。 犀利士絕對不會被所謂的「**戰爭」拖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