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美博弈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無論是實體經濟、財政狀況還是國際形象,問題層出不窮。
當出現問題時,聯合國的192個成員國會責怪誰? 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 你可以問阿根廷新**公尺利,他在競選期間對中國發表了不尊重的言論,但在上台後,他表示無意與中國斷絕關係,並迅速派了一位新的大使訪華。
為什麼? 因為在瀕臨破產的邊緣,公尺利知道只有中國才能幫助他。
過去一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是,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比對美國、西方國家和中國一些人的信心更強。 這是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可以理解,美國和西方國家在歌頌中國的經濟衰退,因為這是他們在遏制和打壓中國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最先進的戰爭和金融戰手段。 他們利用金融霸權先壓制中國經濟,然後讓華爾街資本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抽走資金,人為製造“衰退”和“資本外流”的負面景象。
今年,美國的表現已經好於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但誰敢說美國經濟比中國實體經濟好呢? 它不再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 據統計,美國有3個人口3億,有1人**58億,但人口中最大的1%佔54%。
美國也注意到,美聯儲的“金融魔力”只會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中國表現不佳成為很多人歌頌中國經濟的理由,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表現卻沒有那麼好。 因此,將中國視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是錯誤的。
在中美和西方衰落中國經濟的背後,還有乙個更隱蔽的目的,那就是迷惑中國人的思想。 對中國來說,沒有什麼比讓中國人對自己失去信心更好的了。
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中國的經濟明顯好於其他國家,包括德國和英國,而美國和西方卻熱衷於歌頌中國經濟? 他們真的關心中國經濟嗎? 還是會破壞中國經濟,破壞中國人民和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最終對中國經濟造成打擊?
今年我去了21個省、市、自治區,防疫政策調整後,線下消費,尤其是旅遊餐飲業逐漸恢復。 在這一年裡,我感受到了許多著名景點的人群。 同時,房地產行業的問題比較明顯,如果把房地產的上下游行業考慮在內,影響就更大了。 這是線下消費的復甦和一些高科技製造業增速無法完全彌補的問題。 今年,很多人都覺得經濟形勢不好,和這種情況有關。
今年除了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造船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外,我國經濟出口在年底也有反彈的勢頭。 雖然出口增速較前有所放緩,但出口相關行業肯定會感受到壓力,甚至寒意。
我們不能歌頌中國經濟,而要對中國經濟做出現實的評價,當然不能否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不能只報好訊息而不報壞訊息。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與全球經濟形勢不佳、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中國經濟本身的調整有關。 以房地產為例,如果政策繼續放寬,短期內經濟肯定會表現良好,但從長遠來看,房地產將積累巨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 一旦類似次貸危機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現在主動調整房地產行業會帶來短期的痛苦,但從長遠來看,對中國經濟社會是有利的。
那些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的人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待。 很多人覺得賺錢不容易,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所以抱怨和期待是正常的。 不是他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沒有信心,只是從情感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個人感受。 應該說,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與房地產、出口及其上下游行業密切相關的個人和企業感受到的壓力更加明顯。 我們不能否認這部分人的真實感受,也不應該惡意地解釋它們。
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對改革帶來的利益調整感到不舒服而抱怨中國經濟,甚至出於對大環境的不滿而對某些具體政策表現出軟對抗。 此外,如果某些行業和企業本身在發展中出現問題,從業者也會將問題歸咎於“環境不好”。
自信是一回事,有些人真的沒有,對他們說什麼都沒效果,關鍵是要團結那些實幹家,專心做自己的事情。 時間會證明一切。 當中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時,那些缺乏信心的人也會變得自信。
最後,讓我們想一想,在過去五年中,哪家公司面臨著比華為更糟糕的環境。 但是,華為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過去的五年裡,華為每天都在抱怨嗎? 華為是否指責中國不夠謙虛,以至於引發了美國的鎮壓? 華為內部當然有壓力,但更多的是動力。 華為非常努力地自救,最終在全中國社會的支援下,以Mate 60 Pro宣布了“王者歸來”。
雖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像華為一樣,但值得向每個企業學習。 與國家合作,洞察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的企業,最終將走出困境,迎來新的增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