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靈年(西元前564年)十月,由於鄭國私下秘密與楚國達成“和約誓”,但沒有提前通知現任盟主金(和金哀公),所以得知訊息後,金哀公大發雷霆,立即下達皇家命令集結軍隊, 然後聯合南方其他盟國的軍隊,聚集在鄭國的虎監(現在在晉國的控制之下),隨時準備對鄭國發動十字軍東征。
當年10月15日,聯軍在金哀悼公的指揮下,向鄭國首府信正發起猛烈進攻; 為了避免金聯軍再次無情的打擊,鄭正清的子思先發制人地派使者到城外指揮作戰的晉軍統帥荀剛求和。
因為荀剛這次出兵攻徵的目的,就是“趁機累了”,趁著戰局不斷進攻鄭國,讓楚國不得不出兵營救鄭國,從而消耗在不斷出兵中已經衰落的國力和軍力。 於是,荀剛答應了鄭國使者的和平請求。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不給反覆無常的鄭國乙個教訓; 因此,為了懲罰屢屢失信的鄭國軍及其大臣,荀剛提出,在進行和盟時,鄭國軍(鄭建功)必須親自到場,會見晉國秘書,達成和約同盟(即與君主結成和盟); 而鄭國的六位執政大臣和他們的女婿(即各自家族和王位的繼承人),以及鄭國的醫生,也應該都作為這次聯盟的見證人出席。
對於晉方提出的和談條件,子思等鄭國大臣沒有資格談這些條件,只好全部答應。
十一月初十,荀剛率領聯軍中的晉國書記和各國書記、大夫,來到與鄭國確定的結盟地點——鄭國戲(河南新正以西),在蓄備已久的同盟台下,等待鄭國的君臣到來。
而鄭國在位的六位書記:黨國子司、司馬子國、司徒子空、司空齊爾、凌正子燦、少正子佔也服侍了年僅七歲的鄭建公,按照之前與晉國達成的和平條件,從國都新鄭趕到戰區,完成《晉政同盟誓》。
在與君主一起去戲院觀看宣誓的鄭國貴族中,還有柳清的兒子(即繼承人)——公孫夏(子溪,子四的女婿)、公孫喬(子嬋,子國的女婿)、公孫楚(子恭的女婿)、梁霄(伯友,子兒的女婿)、尤謙(子明,子的女婿)、漢虎(子庇、 子展的女婿)和鄭國柱的醫生。
到達劇院後,因為鄭建功年紀太小,無法獨自在台上完成宣誓,也無法準確背誦誓言全文,在流亡中宣讀誓言; 因此,鄭國經過緊急審議,報晉國秘書批准,決定代替君主宣誓,背誦同盟書(這樣做,也減輕了“大臣同盟君主”給鄭國帶來的一些羞辱)。
在隨後舉行的同盟正式儀式上,主持同盟的荀剛命令晉國醫生石良(中軍左師國成員)宣布晉國與鄭國結盟; 弱者當眾大聲朗讀聯盟之書:
“..自從這次結盟之後,鄭國也只是聽從了金國的命令,如果有兩個不同的意圖,就有這樣的聯盟(盟約中的懲罰)! ”
之後,輪到鄭國宣誓了,子思立刻上台,宣讀了早就準備好的鄭國和金國的信
“天災降臨在鄭國身上,兩大勢力之間; 大國不加恩,增兵給鄭,讓鄭國的鬼神不祭,百姓不得利,夫妻倆辛苦無言。從此以後,鄭國若不跟著彬彬有禮、強勢大勢,善待咱們百姓,卻敢於心有異意,才會有這樣的聯盟! ”
子思讀的同盟書內容實在是很耐人尋味,很雞賊,文中沒有直接說出與晉國結盟的字句,而是稱其為“乙個彬彬有禮、強勢、善守百姓的大國”; 也就是說,誰能給鄭國乙個忙,保護鄭國的安全,那麼鄭國就會和鄭國是誰結盟。
換言之,鄭國的盟約可以這樣解釋,如果另乙個大國(如楚國)給予鄭國同樣的恩惠,保護鄭國的安全,那麼鄭國則認為這個大國(楚國)是“乙個彬彬有禮、強勢、善意保護鄭國的大國”,從而與之結盟。
子彥在聯盟書中滑溜溜的腦袋和文字遊戲,本來就對鄭國十分不滿的金商軍大將荀彥怎麼可能聽不進去,於是荀彥頓時大怒,站起來罵了一句子思說道:
“修改你的盟約! ”
但還沒等子思回答,鄭國六書記之一的少正子展也快步走上前來,對荀言道理的說道:
“不行,不能修改,咱們的聯盟已經向昊天宣告過了,怎麼可能輕易改變呢? 如果盟約可以隨意改變,那麼它也可以隨意反抗列強,這樣的誓言有什麼意義! ”
子展其實是鄭國中正清子思的政敵,雙方的政治思想和執政思路相差很大,個人關係也很不好(子思依附於楚派,子湛依附於晉派); 不過,在維護鄭國利益、堅持國家尊嚴的前提下,子湛還是拋開了與子思的個人分歧,堅決出面駁斥了荀言,這從他個人的修養和對國家的忠誠中可見一斑。
可是,荀言還是不聽子展的辯解,還是以強硬的態度要求鄭國修改聯盟,雙方爭吵了一會兒,聯盟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這時,年紀尚大、面色嚴肅的志剛一怒之下上前拉著侄子(荀燕是荀剛堂的侄子),勸說他
“晉國的德行不足以挾持鄭國,強行強制結盟,強行鎮壓鄭國結盟,也不符合禮儀; 如果不符合禮儀,他怎麼能當王爺之首? 暫時,他和鄭國完成這個誓言,然後退下歸國,在國內修德政,練兵,積穀谷,等他們回來,鄭國終將得到; 如果晉國失去了道德,那麼它就會被人民拋棄,那麼它不僅會失去乙個鄭國; 若是能修德安人,再遠也會有人來依附你,何必擔心鄭國不依附呢? ”
智剛之所以對鄭國在聯盟書中刻意耍花招和文字遊戲採取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並非完全出於道義和信譽的考慮(當然也有維護晉國霸主面子的成分),他已經和晉國公制定了“砍鄭滓楚”的軍事戰略, 而他之所以派兵攻打鄭國,就是為了故意挑起鄭國和楚國的疏遠,讓晉國有理由和機會來干涉鄭國的“依附晉國”,經過長途跋涉,楚國軍隊遭到攻擊、削弱、消耗,楚國本已衰落的國力。
而如果鄭國和晉國沒有達成這個誓言,那麼晉國和鄭國依舊是敵對的國情,雖然楚國也要北上去救鄭國,但比起'砍鄭'的代價,還是少了很多,至少行軍的速度要慢很多,軍費也比較小。 而這種情況,正是荀剛不願意看到的(如果誓言達不到,晉軍會繼續包圍新正,軍事行動帶來的物力和人員消耗會很大)。
所以,荀剛根本不在乎鄭國盟書中的措辭錯誤,他想要的是盡快達成誓言,然後撤軍,讓楚國知道訊息,從而出兵北上,繼續與晉國爭奪鄭國,這也是荀綱和金哀悼“的”疲憊“戰略的目的。
當然,如此複雜的政軍二合一策略,不需要大部分人知道(以免聰明而誤會聰明,讓楚國明白,他過來之後,會策劃和鄭國聯合起來,對晉國耍花招),只要那些能夠影響晉國朝廷動向的高層成員(比如金喪宮)參與本人、荀剛、石括等;而荀彥,以及包括趙武、韓齊、魏江在內的所有秘書,都乾脆執行君主的命令)。
於是,在荀剛的勸說下,荀燕終於不再堅持要鄭國修改盟約,子思和子湛也下了驢,繼續誓願的過程; 沒有結盟誠意的雙方,在勉強達成協議後,完成了宣誓的整個過程。
隨後,紫思等人在鄭建公的率領下返回新鄭,諸侯聯軍也從新鄭城撤軍,退到虎監; 這個大家都尷尬難受,雙方都各有想法的盟約,終於“達成”了,那就是“金正戲聯盟”。
在完成雙方都不滿意的誓言後,晉政雙方各自撤出戰區,鄭族人返回新鄭,晉軍也在荀剛的帶領下撤出新鄭城,回到晉喪公駐紮的虎監; 回到虎獄後,荀剛、施括、荀燕等人立即向金哀悼宮匯報了'戲曲聯盟'的程序和鄭任的反應。
在得知鄭國仁耍花招,故意歪曲聯盟書中文字的意思後,金喪公大發雷霆,心想如果不給鄭國一點顏色,鄭任以後就得一腳踹他的臉了! 於是,金哀悼公決定在撤軍回國之前,先派兵教訓鄭國,告誡他們不要為難(還有引誘楚軍北上,消耗楚國力的意思)。
十二月初五,金喪公已經接到秦國出兵在西邊騷擾、鬧事,意圖擾亂局勢的訊息,還是先拋開了秦國的騷擾,親自率領聯軍從虎獄派兵再次攻打新鄭,以懲治不誠實邪惡的鄭國; 這一次,聯軍又包圍了新鄭五天,再次攻打了新鄭的三座城門,這讓鄭國軍一大臣們大吃一驚。
12月20日,金慕寧公率領的聯軍主力在銀漢渡過大河(黃河),繼續進攻鄭國其他城市,掠奪戰利品; 鄭軍主力只敢在新鄭城撤退,不敢出城與聯軍作戰; 幾天後,獲得大量戰利品的聯軍駐紮在銀口,金喪公在勸慰盟軍軍隊並分了部分戰利品後,宣布當場解散聯軍,撤軍回國(此時, 晉軍也應及時回國,應對秦軍的騷擾)。
就在撤退前夕,隨軍參加鄭國之戰的魯國君主陸相公(魯軍的實際統帥是出征君主的陸國執政秘書季孫蘇),在姬孫蘇(姬無子)的陪同下,專程前往晉喪公營向聯盟領袖告別(可見陸有對晉國的尊重和尊重)。
對於陸相公這種“彬彬有禮、恭敬相恭”的態度,金喪公非常高興,於是特意在大河(黃河)岸邊設宴招待前來告別的陸國君臣。
然而,因為金喪公在河岸邊舉辦宴會邀請陸相公,不經意間導致了多年前陸國塵封的過去; 陸相公的父親陸成公已經去世,他的祖母穆江今年夏天剛剛去世,陸國的三個執政氏族,孟家,舒孫家,季孫家,都牽扯其中。
這是什麼老故事,下一篇文章我再講。
享受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