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3月20日,英勇的戰列艦“無敵”號正式加入本土艦隊第1巡洋艦中隊,開始了服役。 僅僅兩個月後,它就活躍在4月份的艦隊演習中,6月12日之後不久,它參加了斯皮特黑德海岸的盛大海上閱兵式。 經過高調的審查,“無敵”號踏上了維修之旅。 從 1909 年 8 月 17 日到次年 1 月 17 日,它在樸茨茅斯港默默維修,以解決炮塔的電動旋轉問題。 然而,這次修復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因此“無敵”將在當天剩下的時間裡繼續陷入困境。 1911年3月,炮塔的電動旋轉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無敵”號再次進入樸茨茅斯港進行維修。 不幸的是,這種努力也未能解決問題。
到1912結束時,“無敵”號被派往地中海艦隊服役。 然而,好運並沒有隨之而來。 僅在 17 年 1913 月 34 日,它在與潛艇 C34 的碰撞中失去了乙個炮塔。 幸運的是,潛艇沒有沉沒,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事故發生後,“無敵”號於12月結束了在地中海艦隊的服役,返回英國。 1914 年 3 月,HMS Invincible 返回英國後進入樸茨茅斯港進行翻新。 在這次改造中,戰列艦炮塔的電動旋轉裝置被傳統的液壓機械所取代,困擾“無敵”號長期的炮塔旋轉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然而,翻新工程剛一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無敵”號的維修工作不得不中斷。 儘管改裝提前完成並恢復使用,但炮塔改裝被推遲了一周。 最初,“無敵”號將是第一艘配備新型火控指揮系統的英國戰列巡洋艦,但由於改裝中斷,該計畫不得不推遲。
1914 年 8 月 19 日,翻新後的“無敵”號重新投入使用,第 2 戰列巡洋艦中隊指揮官阿奇博爾德·戈登·摩爾少將在“無敵”號上公升起了旗幟。 根據命令,“無敵”號與戰列巡洋艦“紐西蘭”號一起停泊在亨伯河上,準備支援在荷蘭東南海岸海域(Broad Fourteens)巡邏的船隻,深度約為14 Torots。 在亨伯號停泊期間,“無敵”號上的反魚雷網被拆除,它已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1914 年 8 月 28 日,英國皇家海軍計畫在黑爾戈蘭灣對德國艦隊進行大膽的伏擊。 新型魚雷的出現使反魚雷網變得毫無用處,一旦損壞,也會給船隻帶來麻煩。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戰列巡洋艦“無敵”號不得不做出改變。 他們在船尾甲板上增加了一門 76 公釐高射炮,他們知道這是戰爭的必需品,儘管這與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早上,英德雙方的輕型艦艇已經開始交火。 “無敵”號收到來自前線的求救訊號,迅速前去支援。 在英國艦隊中,“無敵”號和“紐西蘭”號齊頭並進,兩艘巨艦的組合形成了無與倫比的戰鬥力。 中午時分,英國戰列巡洋艦艦隊抵達戰場,局勢立即逆轉。 英國戰列艦在貝蒂的指揮下,開始對德國輕巡洋艦進行猛烈攻擊。 德國輕巡洋艦“科隆”號很快遭到嚴重破壞,而這時,另一艘德國輕巡洋艦“阿里阿德涅”號也進入了戰場。 然而,“無敵”逐漸被甩在了隊伍的末尾。 由於它比其他英國戰列艦慢,因此與敵人交戰的機會也少得多。 貝蒂害怕遇到德國戰列艦,於是在下午 2 點 10 分命令艦隊向北撤退。 而“無敵”再次被拋在後面。 然而,“無敵”並沒有因此而氣餒。 相反,他們堅定不移地堅守崗位,隨時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的攻擊。 他們深知,作為軍艦,他們肩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要勇往直前。
雖然戰鬥以英國艦隊的撤退而告終,但“無敵”號的勇氣和決心令人印象深刻。 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為國家安全而戰。 這不僅是戰鬥的勝利,也是對全體英國人民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氣的肯定。 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戰列艦“無敵”號昂首挺胸,像決鬥者一樣,勇敢地挑戰漂浮在海面上的德國輕巡洋艦“科隆”。 炮聲轟鳴,18發炮彈如野馬般飛向目標,卻接二連三地打偏,讓人嘆息。 這是黑爾戈蘭灣海戰的場景,一場驚心動魄的海上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3艘德國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淪為殘骸,永遠沉入海底。 英國戰列巡洋艦雄偉壯觀,兩艘輕巡洋艦成為他們死去的靈魂。
另一方面,1914 年 11 月 1 日,在智利南部海域,英國海軍少將克里斯多福·克拉多克指揮的巡洋艦分隊遇到了由德國海軍中將馬克西公尺利安·馮·斯佩率領的德國遠東支隊。 匆匆忙忙中,克拉多克率領四艘巡洋艦輕率進攻,如飛蛾撲火,沒有仔細研究敵敵實力對比。 德國艦隊的炮火猛烈,英國巡洋艦“好望角”號和“蒙默斯”號被擊沉,克拉多克本人和1600名海軍官兵陣亡。 德國艦隊只遭受了輕微的傷亡,沒有人喪生。 這場戰鬥被稱為科羅內爾角戰役,是英國海軍歷史上的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