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事萬物,歸根結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2月1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王鳳超作了近乙個半小時的工作匯報,掌聲15次。 程大爺數了數,有一半是在提到民生大事的時候發生的。 通常,拿到一流的工作報告,直接看過去一年的成績和明年的工作計畫,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然而,成都一流的工作報告卻迫使人們止步於一些社會發展資料和民生服務的表達:
中超聯賽上座率位居全國第一,“金牌球市場”在“成都雄琦”的歡呼聲中再次回到成都; 我們不能忘記,那個背誦著火堆裡癱瘓的老人“牛肉麵不要牛肉”的快遞員大哥免費吃麵條; 多關注“成長的煩惱”,讓更多的孩子告別“小焦慮”,不再“小胖”,不戴“小眼鏡”; 能更好地滿足市民家門口的生活需求,如換褲腿、配鑰匙、磨菜刀、修水電等; 堅持把為人民辦事、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治成就
一些成都的故事,一些凡人的微光,一些對弱勢群體和城市服務提供者的擔憂,使乙份平靜的工作報告令人感動和感動。 通過這些表達,我們看到了乙個特大城市的心臟,它希望將發展成果轉化為2100多萬人可以感受到和接觸的美好體驗。 千事萬物,歸根結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城市為人而生,為人而發展。 成都,以終為始,正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市大事”。 建設“人民城市”需要信心和力量,經濟發展仍是社會發展的堅實後盾,成都將繼續做四川省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實現有效的質提公升和合理的量增長。
微光
* 工作報告以“回顧過去一年”開頭,往往接著是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談到挑戰大、任務難度、國內外形勢,以及如何經受住嚴峻考驗。 但今年,當成都回首往事時,看到的卻是乙個令人難忘的“成都故事”。 “如果你在成都沒有收入,遇到困難,可以來我們店裡跟我們店員來個'牛肉麵不牛肉',吃完就直接走,不客氣! “2023年11月,成都一家麵館的愛心招牌在網上走紅。
紅星新聞網友評論說,這家店難得,不僅能給別人“撐傘”的善意,還能保護每乙個有困難的人的自尊心。 成都簡陽的一對聾啞夫婦開了一家“無聲修腳店”,當他們給顧客修腳時,他們6歲的女兒會在一旁充當“手語翻譯”。 聲音和顏色的出現以及聲音和情感讓許多網友稱可愛,“只是個小天使”! 這些當年在網路上走紅,後來夭折的平凡英雄,被放上了**工作報告。 成都“深情表白”這些人,這些事情:
城市的每一次變化都凝聚著城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次成就都充滿了奉獻和辛勤......社會各界微光化為火炬,涓涓細流化為溪流,凡人的善行,世間的大愛,無數平凡的英雄,成就的不平凡城市,無數凡人的微光,照耀著美麗的城市。 ”
GDP同比增長6%,區域GDP超過22萬億元,全國第二省會城市,社會消費總額超過1萬億元,新增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重大投資專案630億元,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實驗園區,航空旅客吞吐量7492人40,000 ......比起工作報告中這些經濟成果的犀利,凡人的微光更“難忘”。 成都市人大代表胡一超聽完報道後告訴程大爺,她聽到報道提到2023年“是5為38萬名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困難老人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37億元,對有意願和符合條件的極端貧困人口的集中扶持率達到100%。 “去年,成都實施'盡量擴大'工作,讓城鄉生活補貼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胡一超每天都與民政工作有關,在做了大量的調查、評估、宣傳工作後,她非常感嘆,“一些重病和殘疾人要從中受益並不容易。 ”
服務業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讓成都記在心裡。 這座特大城市擁有超過 2100 萬人口,並且仍在不斷湧入。 2023年,成都將吸引各類人才落戶7221萬人,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最佳人才吸引城市”。 俗話說“民生是最大的經濟”,人是城市可持續發展潛力所在,但也給現有的城市治理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
新華社目前,成都各種新興業態的湧現和融合加速,催生了許多新的職業,比如外賣小哥、閃送員等。 如果不能及時跟進最好的治理能力,這些新的專業群體很容易被城市“遺忘”。 2023年,成都將建成運營戶外工作者服務站1600多個,外賣騎手服務站142個,讓環衛工人、公交車司機、建築工人、快遞員隨時進來休息、喝熱水、吃熱飯。 總體而言,去年成都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比2022年增長近2個百分點。 2024年,成都希望盡可能地將每個人都納入公共服務和維權的範圍。 **正如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今年將毫不猶豫地推進“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提高質量專項行動”,目標是“將基本養老保險參與率提高到94%以上”和“為快遞員、網送員等新就業形式採購15萬名以上員工”。 寫民生篇章,成都也會拿出“科技實幹”。 “智慧成都”是成都近兩年來在完善城市治理方面打造的一張新王牌。 新的一年,成都市將完善人口和電子牌照資料資源庫,將1926個城市執行數字標牌納入實時監控。 這樣,成都可以更系統地分析人口結構、年齡結構和職業特徵的空間分布,從而科學合理地設計出針對不同社群的“一老一少”服務體系。 基層健全高效治理,民生專案也更容易獲得。 去年,成都完成了616個老院落、3236個城中村、3151個棚戶區改造。 今年,成都提出繼續實施70個城中村改造專案。 特別是在改造過程中,成都提出要“保留名吃老字型大小”,保留城市的煙火,讓城市留根,讓市民記住自己的鄉愁。 在舊城經驗中,“拆舊建新”往往意味著傳統活力的喪失,成都希望扭轉這種局面。
從新華社的“微觀”角度來看,成都新一輪布局不止一次。 小縫紉修理、家電修理、鑰匙配送、磨菜刀,這些“老”服務業態經常更新,但居民的生活實在是密不可分。 報告特別提到,成都將開展城市社群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專案,以“更好地滿足市民家門口的生活需求,如換褲腿、配鑰匙、磨菜刀、修水電”,用心呵護幸福成都濃濃的煙火氣。 現在,成都再次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在6%左右。 目標不低,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
路徑
為了民生,傾聽民意,讓“民聲”決定“民生”,而不是空談。 在報告的最後,成都把“人”作為自己建設的標尺
堅持把為人民辦事、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治成就堅持把公民的“願望清單”作為一等的“職責清單”; 始終以群眾需求為第一選擇,以市民滿意為第一標準。
甚至,當我們想過上“緊繃生活”的正常生活時,成都也提出寶貴資金的兩大用途是“發展關鍵”和“民生急需”,承諾“讓人們的錢包更鼓,家庭更厚,生活更富裕”。
新華社記者:成都確立了“建設人民城市”的“城市設計”,民生敘事離不開強大力量,因為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堅實後盾。 今天,國家正進入重塑發展勢頭的關鍵時期。 面向未來,成都肩負著打造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的使命,帶動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後方建設迎來新的加速期。 新一輪發展機遇已經到來,成都計畫繼續做四川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從而實現有效的質提公升和合理的量化增長。 對於質量提公升,成都希望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突破。 算上成都的創新資源,共有8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位居全國第四,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西部第一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成都超級計算中心也被列入國家級序列, 這並不高。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成都當前必須邁出的一步。 去年,成都先後印發多份檔案,重點著力打破科技和產業“兩層皮”,同時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根據新規劃,今年成都將進一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加快西部轉化中心等載體先進技術成果建設,同時逐步培育科技型企業。 這背後的邏輯是,只有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才能進一步賦能區域發展,最終實現公民共享發展成果。
新華社為增量,成都也提出了新的目標。 根據第一次工作報告,成都今年有望推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45%。特別是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領域,力爭引進380多個重大專案,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推動量子科技等24個細分領域突破。
目標是第一,下一步是緊跟“實”字,腳踏實地落實每一項工作。 俗話說,努力工作會寫出篇章。 文字 |吳林靜, 楊啟飛.
標題圖片**:新華社 * 城市演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