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說起南韓首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首爾,畢竟在此之前,南韓舉辦過漢城奧運會,很多人都不知道南韓的首都是從什麼時候改為首爾的。
事實上,南韓的首都從首爾改為首爾,在漢城奧運會之前,首爾在1910年日韓合併後更名為慶城盤。 二戰末期,日本戰敗,全軍撤出半島,李承晚建立朝鮮**,首都改名為首爾,意為“首都”。
由此可以看出,南韓首都的名字是在建國後確定的,但這個名字卻沒有得到中國的承認,根本原因是我們不能稱呼其他國家的首都,這是乙個奇怪的名字。
李承晚之所以要改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李承晚認為西式文化體系適合南韓,所以他建立南韓後的第乙個任務就是全面西化,首都是關鍵,首都是國家的核心,他的名字不應該是東方化或漢化, 而首爾的意思,對於李承晚來說,無疑是乙個非常合適的名字。
那麼,首爾變京的情況是什麼,其實就是烏龍茶。
半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在古代,和日本一樣,它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漢字傳入半島,使半島有了自己的文字,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半島都使用漢字。
半島也有自己的語言,但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導致產品匱乏,導致大量來自中原的資料以半島的原始語言,找不到相應的文字,這就使他們不得不使用漢字,以彌補自己的文字不足。
早期,半島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語言是拼音文字,這使得他們在發音時經常出現同音字,這給半島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首爾這個名字的由來來源於李成貴,李成貴奪取政權建立朝鮮王朝後,他覺得北方的王氣已經耗盡,決定在南方找乙個合適的地方做首都,經過一番考察,李成貴決定在漢江以北建立自己的首都, 而在中國文化中,南方屬於陰,北方屬於陽,所以被命名為漢陽。
當時,朝鮮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被儒家文化完全接受,所以他們覺得有必要在首都後面加上“城市”二字,因此得名漢城,但即便如此,漢陽以外的人更習慣於稱呼漢陽望京。 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朝鮮繼續使用漢字作為主要文字,而不是自己的文字,這種現象使朝鮮一些人感到有必要創造一種適合自己民族特點的文字。
這個想法得到了朝鮮世宗義炎的支援,在他的支援下,朝鮮人有了自己的書面語言——韓文,但在那個時期,朝鮮上層對中華文明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們不願意放棄漢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半島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識, 韓文被充分利用。
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朝鮮也想去掉漢化,但當時中原王朝太強大了,讓半島再也不敢跨過雷池半步。 清朝末年,滿清王朝在甲午戰爭中被徹底打敗,使日本成為半島的統治者,日本占領半島後,徹底去除了漢化,漢城也因此改名為“京府”,可以說漢城這個名字使用的時間不長, 這個名字伴隨著半島最黑暗的時期,直到日本戰敗後,李承晚將“京都”改為首爾,首爾也成為半島上唯一沒有漢字的城市。
韓戰結束後,南韓、日本、越南等地掀起了一場去漢字化運動,想要消除漢字在自己文化上的烙印,但這場運動在日本並不成功,漢字仍然在許多場合和重要書籍中使用,其他國家也逐漸廢除漢字,用拼音書寫自己的語言,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在現代,我們幾乎已經廢除了自己的文字。
雖然南韓採取了去漢化的行動,首都也改成了首爾,但首爾的發音是“首爾”,意思是首都的意思,南韓以外的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發音的,所以大家都是這樣稱呼的,畢竟南韓是這樣稱呼的,所以我們是東道主。
至於隔壁的鄰居中國和華人社群,他們對此並不同意,認為南韓的首都應該有乙個漢字名稱,所以他們將其命名為“首爾”,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首爾成為華語圈中南韓首都的名稱。
半島被撕裂後,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承認南韓的存在,北方是半島的正統,中韓之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觸,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南韓叫他們的,我們叫我們的,哪怕奧運會在他們的首都舉行, 我們也稱它為“首爾奧運會”。 ”
後來,中韓建交後,韓方也要求我方改名,但我們沒有承認或回應他們的名字。 直到2005年,李明博敲定了南韓首都的中文正式名稱“首爾”,並希望我們能合作,讓中韓兩國將南韓首都改為首爾,世界各地的華人慢慢改變了過去的習慣。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把“首爾”改成“首爾”,其實是針對中國的,與其他國家無關,因為他們早就稱它為首爾了。
從南韓更名可以看出,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強大實力,可以說是只有靠向中華文明靠攏才能使自己更強大。 南韓人也必須認識到漢字在他們的文化中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後來對這件事一無所知。
您對此有何看法?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