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暖冷交替,過敏原增加; 在節日期間,日常生活和飲食規則被打亂; 假期過後,工作壓力增加,情緒波動......這些可能導致或加重銀屑病患者的病情**。 牛皮癬也被老百姓稱為“牛皮癬”,是醫學上“長期存在的問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張建忠教授日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創新藥層出不窮,從外用藥到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靶向藥,“外用不治癒”的歷史發生了變化,銀屑病進入了“精準時代”。
超過一半的牛皮癬患者病情嚴重。
牛皮癬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而是一種影響全身的全身性、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疾病。 據張建忠教授介紹,我國有650萬至700萬銀屑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病情嚴重,僅靠外用藥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型別的牛皮癬,如急性全身性膿疱型牛皮癬、紅皮病型牛皮癬、關節型牛皮癬等,較為嚴重。
牛皮癬對生活質量影響很大,不僅是皮疹、瘙癢、疼痛,還有可能導致某些特殊型別牛皮癬的殘疾,如全身性膿疱型牛皮癬,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張建忠教授指出,10%-20%的銀屑病患者常有其他疾病,最常見的是關節炎,而且是破壞性關節炎,可導致畸形和產力損失。
就發病年齡而言,牛皮癬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約2 3例患者在40歲之前發病,1 3例患者在40歲以後發病。
在**方面,張建中強調階梯**,小治小病,中治中病,大治大病”。 臨床上,銀屑病的第一手段包括外用藥物、物理、系統(包括傳統口服藥物、生物製劑、小分子靶向藥物等)。 當牛皮癬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時,需要及時啟動系統**,根據患者的病情、用藥習慣、用藥反應等選擇合適的藥物。
牛皮癬**已進入“精準時代”。
隨著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靶向藥物等創新藥的出現,銀屑病**進入了“精準時代”。 在藥物研發方面,張建忠教授介紹,牛皮癬作為一種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疾病,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許多免疫細胞被啟用,這些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導致炎症。 目前,白細胞介素17(IL-17)和白細胞介素-23(IL-23)是圍繞這兩個靶點開發的。此外,還有第三種途徑,即腫瘤壞死因子途徑。
張建忠教授介紹,在靶向上,生物製劑通過注射給藥,相應的細胞因子通路進入體內後被阻斷。 還有TYK2(酪氨酸激酶2)變構抑制劑等小分子靶向藥物,口服給藥,可阻斷多種炎症途徑。
三、一到五精準作用。
生物藥上市後,一些問題得到解決,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繼發性失敗,一些患者不願意打針。 小分子口服靶向藥物的出現將提供更多選擇。 “對於患有針頭病、血液病或生物製劑後繼發性失敗的患者,有新的選擇**。
有了這麼多好的藥,牛皮癬已經從一種不可避免的疾病變成了一種可以“臨床”的疾病,這是醫學進步給牛皮癬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建忠教授說。
新京報記者王卡拉.
校對:劉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