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完飯,你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還是立即躺下休息? 其實,飯後對健康也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使用得當對身體有益。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飯後養生的方法和小竅門,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效果的。
做好飯後保持健康,注意以下幾點飯後漱口進食後,很容易在口腔中留下一些食物殘渣,如果不及時清除,往往會引起口臭,或蛀牙和牙周病。 因此,要注意飯後口腔衛生,堅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在漢代張仲景的《金餘耀》中,有一句諺語“吃完飯後要漱口數數,這樣才有牙不勝,口才香”。 飯後漱口可以保持口腔清潔,牙齒強壯,並預防口臭和蛀牙等疾病。
與現代直接方便的用牙膏漱口相比,古代沒有牙膏,所以古人用鹽水、茶水或藥水漱口。
唐代孫思邈在《備災備案》中記載了早上用鹽水漱口的方法,即“每段含鹽(Na),用溫水盛.......”清晰”。
宋代蘇東坡提倡用茶漱口:“我有辦法珍惜,每次吃飯都用濃茶漱口,油膩沒了,脾胃不知; 誰的牙縫裡有肉,他就拿茶泡茶,卻縮水不脫,也懶得摳摳 蘇東坡認為,用茶水漱口,既能去除口臭,又能清潔牙齒。
飯後揉肚子《千金一方》中說:“平日裡吃點心吃飯的時候,你以為手燙,揉肚子”,也有說:“吃完飯,也用熱手揉肚子”。
飯後揉肚子的具體方法如下:飯後,從左到右,可以連續進行。
二三十次。 這種方法促進腹部血液迴圈,促進胃腸道消化。
飯後定期揉腹,不僅有利於消化,而且有益於全身健康,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
晚飯後散步進食後,不宜立即躺在床上(沙發)。 建議飯後做一些平靜溫和的活動,對您的健康有益。
俗話說,“飯後走100步,就能活99步”。 《攝政枕中國》中也有說:“停止吃飯,走百步,造福百姓。 飯後活動身體有利於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吸收,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如果飯後散步,效果會更好。 《千金一方》概括為:“吃完飯後,用熱手揉搓腹部,走一兩百步,慢慢走,不要氣急,走路,回到床上,伸伸手腳,不要睡覺,要冷靜。 這是一套比較完整的餐後健康保鮮方法,在後世已經被許多代人使用,並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應該注意的是,你不應該在飯後快走或做劇烈運動。
飯後聽**《壽施寶元》中,說“脾好**,一聽聲就動磨”。 道家也有一句諺語,“脾喜時就磨”。
飯後聽一些輕柔歡快的音樂,有利於增加食慾,增強消化功能,可以培養氣質,讓活力回歸根源,忘掉煩惱。
飯後,不著急。
飯後,是營養吸收的關鍵階段,有三件事不急。
01不急著躺下。
藥王孫思邈說:“吃飽了就躺下,就是百病。 “吃飽了就躺下,意味著你一吃飽飯就迫不及待地想躺下休息。 食物在腹部不被消化,停滯是一種疾病。 因此,建議飯後適當走走,即所謂的“飯後走100步,活到99步”。 它不僅可以促進消化,還可以使體液流動,有益於身體的健康。
02不要急於運動。
剛吃完,胃腸裡還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 這時,大量的運動很容易引起胃脫垂。 因此,在《黃帝內經》中,據說吃完飯後,“四肢微動,暖衣”。
這意味著你不應該在飯後急於運動,更不用說劇烈運動了。 吃完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出去散步了。 運動到身體稍微暖和的程度,就足夠了。
03 不要急著吃水果。
《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填。 “全穀物、蔬菜和肉類可以為人體提供最基本的營養。 飯後吃點水果更有助於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然而,飯後立即吃水果會給已經飽腹的胃增加負擔。 您可以等待食物消化一段時間,然後再適當補充。
這4種表現是在進食後出現的,可能是胃腸道損傷 進食後,胃腸開始工作,這時,一些平時隱藏起來的胃腸道不適症狀很可能會顯露出來。 如果進食後出現以下4個問題,需要注意。
01 腸胃脹氣
進食後腸胃脹氣的人可能與進食過快和狼吞虎嚥有關。 如果儘管改變了進食速度,但症狀仍未改善,應考慮慢性胃炎、胃脫垂或其他疾病。
02 腹瀉
進食後立即出現腹瀉,會出現輕微的感冒或飲食不當,有時有排便的衝動,如廁時沒有大便,而且人並不消瘦,這可能與慢性過敏性腸炎有關。
03 嘔吐
飯後嘔吐頻繁,建議進行胃鏡檢查。 除了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外,還可以服用一些胃動力藥物或胃粘膜保護劑。
04 打嗝
打嗝的種類很多,大部分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會引起頻繁的打嗝。
此外,如果出現突然持續的打嗝,並伴有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等症狀,則需要注意。
文字**:廣東省中醫藥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深深尊重,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