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子強.
圖為在安國市舉行的2023年河北省中醫檢驗工決賽實戰現場。 攝影:Yu Zihan。
圖為全國著名中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專家郭維勤教授坐在衡水。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圖為河北中醫藥大學一名本科生,在某醫療機構跟隨臨床導師學習。 照片由河北中醫藥大學提供。
五年前,河北衡水中醫院在發展中還面臨諸多問題:骨幹人才成長瓶頸、新老人才缺乏更新換代、新技術、新技術增長緩慢等諸多問題。
五年後,醫院開闢了新局面:業務專家多了,專業實力更強了,不治之症的診療相繼開展。
這種變化源於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自2018年以來,我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院、中國中醫科院望京醫院開始密切合作,共三家北京三級中醫院,三家醫院的高水平專家定期來衡水進行現場會診授課示範, 兩地人才雙向停產,近五年培養中醫藥人才約120人。衡水中醫院院長田建軍說。
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 近年來,河北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一方面抓住協同發展的重要機遇,從京津引進優質資源,搭建優質人才培養平台; 另一方面,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誠信創新,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和路徑,在培養有特色的中醫藥人才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促進合作,引進知名專家。
培養中醫藥骨幹人才。
患者患有慢性心力衰竭,這是由於心肺氣虛和血瘀和停止飲水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氣虛較重,應使用紅氣代替黃芪來加強補氣; 此外,肉桂枝是溫暖的,避免長期使用傷陰。 近年來,八十多歲的全國名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專家郭維勤教授每年多次來衡水中醫院坐診、帶徒弟。 幾位年輕的隨訪醫生認真傾聽,並協助抄寫和記錄處方。
在郭教授的指導下,中醫的思維和辨證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衡水中醫院的醫生李萍深受感動。 5年來,她不僅提高了醫術水平,還發表了6篇文章,總結了郭維勤的學術經驗並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成長為中醫師主任醫師和碩士生導師。 在衡水中醫院,近5年來,有2名中醫成為郭維勤的**,3名中醫骨幹跟隨郭維勤到北京進行隨訪。
近年來,河北省抓住協同發展機遇,積極對接京津,引進名醫藥專家資源。 2018年10月,衡水市**與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啟動“京恆中醫藥協同開發'名片'專案'專案”,開啟兩地全方位深度合作。
自2018年以來,晶恆攜手建立了12個中醫綜合醫療聯盟和20個協同重點專科。 同時,雙方篩選出20項適合中醫藥的技術,北京知名專家指導衡水市、縣、鄉中醫骨幹,培養精銳醫師1500餘人。特別是郭維勤等20個首都名師傳承工作站落戶衡水,培訓中醫傳承人55人。 衡水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高偉紅說。
不僅是衡水,河北各地都陸續引進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名專家,推動中醫藥骨幹人才的培養。 2016年,廊坊市與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啟動“北京走廊中醫藥協同發展8.10工程”,開啟專科合作和人才培養合作。 保定市建有京津冀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4個,中醫師工作站(室)6個,為骨幹人才打造學習平台。
在推動“名家進河北”的同時,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先後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7家京津三級中醫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
10年來,來自全省各地的1700多人參加了京津公升學專案。 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司司長孫慶晨表示,“這些專案參與者先後成長為河北各市縣中醫院的醫院領導、科室主任和專家骨幹。 ”
早期追隨者,早期臨床。
培養中醫藥專業學生。
走進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方案”的實施方案引人注目:不僅高年級本科生要進入醫療機構“實習”,剛入校的大一、大二學生也被安排在校外有“臨床導師”,還要接受臨床指導。
在石家莊市鹿泉區中醫院,針灸按摩專業大二學生趙宇正在向中醫師陳志斌學習門診接待、體檢、辨證、處方藥等知識。 “我們平時在學校要學習中醫理論,每週來醫院半天。 趙宇說,“每次來,都覺得自己的大腦'開啟了',值得一遊。 ”
說話間,一名中年婦女帶著痛苦的表情走進了診室。 陳志斌詢問病情後,服用了針灸**,針灸僅幾分鐘,患者的症狀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可以在醫院見證中醫的療效,這有助於我建立專業信心。 這讓我從專業學習的一開始就找到了一種“角色感”。 我告訴自己,學習理論並不無聊,我想從醫生的角度看問題。 趙宇說。
河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江建明表示,過去中醫藥學校的大學生前三年基本都是在學校學習理論,然後進入大學實習。 “也就是說,在本科的最後階段,前幾年的學習要'消化'一下子用上,時間有點倉促,效果有待提高。 ”
向老師學習是學習中醫的關鍵之一。 早在2015年,河北中醫藥大學就開始創新變革,成立了“卞闕中醫藥實驗班”,其中30名學生從大一開始就進入醫療機構向老師學習。 “幾年後,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在中醫思維的應用、看病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面明顯優於普通學生。 江建明說:“從2019年開始,學校逐步推廣這種做法。 ”
在河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臨床技能中心,“卞闕工程”的日常管理機構,一本由學生與老師一起寫的經驗書,透露著他們熾熱的感情:“紙上談兵,膚淺,永遠不知道自己必須去做。 “越是跟著老師走,越是深刻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迫使我從被動變為主動,珍惜在校園的時光,主動投入到'理論-實踐-理論'的正向迴圈中......”。
據中醫藥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龔珂介紹,根據《扁鵲方案》實施方案,本科生第一學年每學期至少跟師4次,大二每學期至少8次,第三年及以後每學期至少15次。 在影子期間,需要完成閱讀筆記、老師筆記、經驗和與老師的經驗**,以加強學習效果。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深化醫教協同......建立早期隨訪、早期臨床學習體系,將教師教育貫穿於臨床實踐教學的全過程”。 “通過'大學教育+師範教育'的醫學教育協同模式,我校按照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使中醫藥專業學生的培養得以深化。 “龔珂說。
目前,根據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提供的醫療機構資源,河北中醫藥大學已確定全省159家機構,包括中醫醫院、中醫會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門診、中醫門診等各類優質資源, 共聘請了1,280名導師。參與“扁鵲工程”的學生涉及2000多名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本科生。 “這也使'邊闕專案'成為全國最大的本科教師教育專案。 江建明說。
強力訓練,激烈競爭。
培養中醫藥領域的專業人才。
安國巨耀堂藥業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安國市最大的中藥湯片生產企業。 在該公司的中藥加工車間裡,幾台油炸機正在運轉,35歲的劉偉康正在煎中藥雞內金。
早些年技術不熟練,溫度和時間設定不好,有時魚苗會失敗。 劉維康說,2021年,他接受了安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中藥加工師培訓,並獲得了技能培訓證書,現在他越來越熟練,每天可以穩定煎500公斤中藥材8小時。
安國是中國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被譽為“世界第一藥市場”。 現有中藥湯片生產企業106家,中藥湯片經營企業65家,中藥材商家200余家。
所有藥材在投入藥材之前都必須經過加工,這是一種傳統的製藥技術。 中藥材經過加工後,成為藥店銷售的中藥湯片。 安國市中醫藥協會會長李龍說,所謂加工,就是通過浸泡、浸泡、煅燒、燉煮、炒、燒、蒸、煮等方式,使藥材純淨,降低毒性和品質
中藥的療效要看醫生的手藝,有沒有高質量的中藥湯片,這要看藥材的配製方法。 近年來,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依託安國市,先後邀請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者舉辦中藥加工工人培訓班,為當地企業骨幹加工工人培養優秀的中藥加工技能傳承人。 同時,安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每年為當地中藥湯片企業舉辦多期中藥材加工加工培訓班,培養中藥材加工技術專業人才。
五年來,培訓藥材加工工藝3100餘人次,頒發技能培訓證書2300餘份。安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馮蘭靜表示,此外,安國市不斷加強中藥材和中草藥湯片的質量管理。 近10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對當地企業和商戶培養了1500多名技術人員和5000多名中藥材驗收人員,通過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了識別和減少假冒劣藥品流入市場的能力。
每年與安國市總工會合作舉辦中藥材、中藥湯片鑑定比賽,以“比試促培”的方式加強鑑定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 安國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楊青說。
在安國市,針對加工技能和鑑別技能,第一部門培養的技術骨幹和代表不斷完成企業內部“以舊換新”的傳承。 通過這種“政企合作”的培訓方式,實現了當地中醫師的“綠黃”。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加強人才培養,通過搭建培訓平台、建設傳承基地、開展技能競賽等方式,不斷提公升中醫藥人才的專業技能,擦亮“藥都”金招牌,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安國市委書記張冠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