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軍正在逐步實現裝備的自主性,主要是500噸以上的國產航母,而一些小型輔助發動機和兩棲艦艇比較大,賓杜尼灣級登陸艦最具代表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印度尼西亞迫切需要大量的兩棲艦艇來維持島嶼之間的有效聯絡。 由於許多美國製造的LST和蘇聯青蛙級登陸艦不再可用,印度尼西亞自行設計並建造了一艘價值2000萬美元的賓杜尼灣級登陸艦。 第一艘潛艇於 2013 年和 2014 年投入使用。
賓杜尼灣級在韓製塔科馬級登陸艦整體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充套件的上層建築,並採用了首門方尾結構。 上層建築的長度佔據了船體的一半,三層的連線隔間使其擁有更多的內部空間,從而提高了員工的生活質量,增加了物流和運輸能力。 在結構方面,第四艘船 kri Tlarkrada 521 在形狀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後部上層建築在前部向後傾斜並使用切割角度,使其輪廓看起來更加剛性和圓滑。
總重量4505噸,長117公尺,寬16公尺40公尺,乾舷高度為780公尺。 該船配備雙缸柴油發動機,最大巡航速度為16節,巡航時間為13節,巡航能力為2000節。 持續時間:20天。 有 111 名機組人員,外加 6 名飛行員。 它的武器裝備也從40門增加到2門博福斯40門,加上2門20門火炮和2門20門重機槍。 電子裝置比較簡單,主要是導航雷達。 上尉是上校。
它可以攜帶367名士兵,15輛BMP-3F步兵戰車,10輛主戰坦克。 在日常使用中,主要用於人員和物資的運輸。 至於交通工具,它更傳統。 船頭可以停靠2至3艘攻擊艇,由起重機吊起。 主甲板的每一側都有乙個大凹槽,可容納4人的登陸艇。 它的駕駛艙足夠大,可以容納一架10噸的直公升機。
在實際應用方面,可與此前採用南韓先進技術製造的王家級船塢登陸艦相媲美。 本杜尼灣擁有充足的生存空間和20天的續航能力,可以作為一艘普通的登陸艦,在特殊海洋中執行長期作戰任務。
近年來,這些船在東南亞國家特別受歡迎,因為它們是遠洋航母。 除印尼外,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有類似的**,可以攜帶突擊艇、登陸艇等各種交通工具,並作為在爭議領土或爭議海域推進的基地,並長期保持軍隊的存在。 與構建需要大量金錢和時間的策略相比,這個想法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
印尼對這種模式非常滿意,一直在不斷改進和改進,預計生產12臺。 目前服役的船隻包括:KRI TERUK Bintuni 520、KRI Teluk LADA 521、KRI Telecommunications Youtefa-522、Kari Telecommunications PALU-523、KRI Telecommunications Wondama 526、Kari Telecommunications Kanda 524、KRI Telecommunications Kendari 518,其中最近的一艘於 2022 年投入使用。
然而,從水面上看,連續不斷的潛艇事故,以及不斷的火災,表明印尼海軍在管理體系和人員現代化方面仍有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