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在冀北北部,在全國抗日鬥爭的緊要關頭,以唐山為中心的河東地區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抗日武裝起義。
它不僅成為抗日戰爭初期全國大規模武裝抵抗的代表,而且對加強中國共產黨抗日決心產生了重大影響。
冀東大亂是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對吉列邊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遼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次起義的組織者是李雲昌,他率領20萬人在冀東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在冀東建立抗日聯軍,擴大了抗日運動的政治影響力。
李雲昌是河北省樂亭人,19歲時領導了普寧一萬人的暴動,成為黃埔軍校學生和中共黨員。
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變前夕,普寧縣革命形勢十分好,黨組織發展迅速。 當時,李雲昌年僅19歲,已經是普寧農民起義的領袖,擁有數萬名追隨者。
1937年後任吉列邊特別委員會書記,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 1938年,他領導了冀東的抗日武裝起義,成為冀東抗日聯軍司令員,當時他只有30歲。
為了能夠承擔這些重要任務,李雲昌先是去廣東省農機培訓學院接受了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然後才成為負責人。
在普寧樓腳下的農民協會和農民軍的訓練中,李雲昌結識了***,並深受***的《農民協會章程》和《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的影響。
完成學業後,他被分配到潮海海路峰辦公室擔任農軍部部長,開始在潮汕地區組織農民軍。 1927年4月20日,李雲昌等人率領一萬多農民工,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
但是,由於全域性的影響和敵我兵力的懸殊,他們的鬥爭最終遭遇了挫折和失敗,暫時被迫解散。
1. "潮汕地區第一次響起槍聲,冀東大暴戰宣告了反動派的戰鬥決心! 雖然最終未能取得勝利,但其英勇的戰鬥精神和重大的歷史意義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
2. "在黨的領導下,普寧人民堅定地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
在冀東敵後八年游擊戰中,冀東600萬群眾在黑暗中頑強前行,中共不斷派遣幹部,秘密建立黨組織,動員群眾進行游擊戰。 "
3. "冀東大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其英勇的戰鬥精神和偉大的歷史意義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在冀東敵後八年的游擊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東600萬人民在黑暗中頑強前行,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
1937年8月,**在洛川會議上提出,紅軍在冀東敵後建立根據地,進行游擊戰。 會議採納了八路軍的建議,決定派八路軍進軍華北,在敵後進行游擊戰,建立以武陵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濟爾邊境進行游擊戰。
1938年初的兩次起義,雖然在冀東和平和興隆起義中都失敗了,但它們為冀東群眾的鬥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這兩次起義大大增強了冀東群眾抗日信心,不少人相繼加入武裝自衛隊、抗日救國會,使冀東地區軍隊迅速壯大,成為冀東地區武裝起義的重要推動力。
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冀東地區爆發抗日鬥爭的條件越來越成熟。
1938年6月,李雲昌主持召開軍事會議,通過了冀東抗日聯軍行動綱領,決定於7月16日發動武裝起義。 然而,暴動的計畫不幸洩露,面對形勢緊急,季熱邊特別委員會迅速做出決定,將暴亂提前10天。
1938年7月6日,在李雲昌的領導下,欒縣前安市港北村、兗口鎮率先發動暴動。 隨後,李雲昌指揮了唐山7000多名礦工的抗日行動。
在短短10天內,他們組織了10萬武裝抗日聯軍,共有20萬人參加。 "
中共祝賀10萬武裝抗日聯軍的壯大,相信在冀東各黨派領導人的配合和正確領導下,這支新生力量一定能夠在冀東建立新的據點,堅持抗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8月,李雲昌率領吉察雷利奧軍區,9月宋世倫部率先攻占遷安城,李雲昌率領兩萬叛軍緊隨其後,從遷安向獨山進軍。
雖然計畫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第四縱隊的推進不成功,起義隊沒有時間重新訓練,途中遇到的日軍守衛得很好,因此引起了巨大的**。
在第四縱隊期間,**聯合發來電報,堅決反對主力部隊的西撤計畫。 然而,第四縱隊領導對敵人迫在眉睫的大規模掃蕩行動過於悲觀,決定只留下三個支隊的600人堅持在冀東地區作戰,同時將主力部隊的5萬人撤到平西進行訓練。
這一決定使冀東起義軍損失慘重。 10月,李雲昌率領剩餘部隊在錢安、豐潤、欒縣一帶進行游擊戰。
最終,經過與敵人的激戰,5萬人、2000多名戰士的抗日聯軍成功到達平溪,而冀東地區只剩下1000多人。
起義中收復的縣城陸續被敵人奪回,無數抗日愛國者被日軍和叛徒殘忍殺害。
紀念英勇的士兵並頒發獎章! 冀東的抗日起義雖然沒有取得持久的勝利,但對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沉重打擊,並在短短三個月內擴大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力。
李雲昌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冀東武裝起義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帝國主義在冀東的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為今後開闢吉熱冶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我們深感,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銘記,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只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革命才能取得勝利......冀東大起義的勝利和挫折,再一次從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證明了這一真理。 ”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然而,當東北贏得抗日戰爭時,國民黨軍隊卻沒有進入,誰能奪取東北,成為帶頭人。
而李雲昌所在的東北門和南門成為關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11日,延安八路軍司令部命令李雲昌率軍進東北。 李雲昌的部隊接到命令後,迅速行動,積極參加抵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我黨的大部隊向東北進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短短幾個月時間,李雲昌的部隊就成功地將兵力擴大到10萬多人,組建了12個旅。 他們積極擴大武裝力量,為抗日戰爭勝利後及時作出“北發南防”的重大戰略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李雲昌率部出關,為我黨大軍進軍東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軍的堅韌和勇氣,為東北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10月,國民黨軍隊企圖在東北登陸,但在李雲昌率領的第31團的抵抗下被迫撤退到秦皇島,這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東北的第一次戰鬥。
同年10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成立,後改名為東北民聯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內戰逐漸打響。 李雲昌率軍率先進入東北,為東北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
然而,在“十年大劫”期間,李雲昌遭受了嚴重的**,但在1978年為昭雪平反後,他再次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為我國司法行政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雲昌病期間,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堅持參加政治理論研究,以實際行動踐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他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臨終囑咐充分體現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無私奉獻。
現在,他悄悄地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李雲昌的一生充滿了奮鬥和奉獻,他用自己百年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革命者,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我們對他的逝世深感遺憾,但他留下的精神將永存於我們心中。 他的信仰是共產主義,他一生都在追求和實現共產主義。
他就是李雲昌,乙個充滿活力和奉獻精神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