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女士在8樓。
本周二,《人物》刊登了對楊冪的專訪,選秀不到兩個小時,楊冪就上了六次熱搜。
我自己,乙個寫東西的人,很難不羨慕這一幕。 一篇稿件至少有六次熱搜,被全民討論,能出圈還真是一件幸事。
但讀完那篇手稿後,我百感交集。
這份稿子很好,很工整,該有該有的都有,該傳達的資訊也傳達了,甚至情緒都襯托出來了,一切都到位了。 但這份手稿和楊冪一樣,很飽滿,飽得擋住了我的視線,看不清真正的楊冪。
被問及成為流量的代價,楊冪淡然道:價格才是該有的。
關於自己的過去,楊冪又曝出了一句金句:這輩子少乙個愛你的人,少乙個欺騙你的人,不會讓你成為今天的你。
當談到生活中的各種情緒時,楊冪再一次上演了一場人間清醒:不要找聽不懂你說話的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無意義社交。
當然,楊冪說得最多的,還是她和表演之間的話題。
文章稱,楊冪請了一位表演老師,選擇了條件最嚴格、條件最強的那位。 說楊冪在拍電視劇集《哈爾濱1944》時完全進入了角色,導演說楊冪是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拍戲,因為台詞對他來說完全熟悉。
還說楊冪在拍電影《火鍋》的時候染了好幾次頭髮,她對自己的外表並不意外,為了這個角色會脫掉自己的美貌。
總結這部分,就是楊冪早年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拍自己並不真正想拍的戲,但現在和嘉興解約了,可以拍自己想拍的戲,可以當個好演員。
於是這篇文章爆了,在一些人眼中,楊冪敢於承認現狀,敢於突破現狀,同時又有金句。
但朋友們,其實楊冪以前也是這樣。
她的金句會不斷在每一次採訪中輸出出來,大家總會評論她在世上的清醒。
她也承認現狀,此前曾表示她對現狀感到滿意。
從**人的角度看楊冪,我真的很喜歡她。 她敢說,她說的就是她想要的,這樣的採訪物件很難找到。
同時,我也覺得楊冪是這個時代最適合當明星的人,她的娛樂性很強,在明星和大眾隔開好幾層之前,她直接破了壁壘,最後和大家一起玩,哪怕大家都說她禿頂,髮際線後退。
楊冪是乙個非常豁達的人。 她知道當明星意味著什麼,她不矯揉造作,對於大眾來說,這種明星簡直太好玩了。
所以我對“人民”能產生這樣的草稿並不感到驚訝。
問題是,楊冪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清醒和自覺了,只是他不是每次都交出合格的答題卡。 2017年,她刻意把重點放在電影上,說自己想當“人民藝術女演員”,但在2018年,她拍攝了電影《寶貝》,在扮演清潔工的時候,被網友發現她倒垃圾時指尖翹起,真正的清潔工一定不會有這個動作。
如果從2017年開始算,楊冪已經說了將近七年的轉型好演員,但結果卻是還沒有看到結果。
老實說,我認為做乙個成功的明星本質上就與做乙個好演員相反。
要想成為乙個成功的明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熱議,而且必須有十年的熱議,楊冪就是這樣做的,她紅了十幾年。 這就要求乙個人拋開任何小情緒,不要呆呆的,要開誠布公地思考。
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女演員,需要敏感多疑的性格,甚至需要一點玻璃心,什麼都想不下去。
章子怡有一句特別流行的說法,就是演員一定要有信仰感。 什麼是信念感,其實就是演員相信劇本中的角色,和角色一起哭笑不得。 郝磊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如果你看過她那期的《十三請柬》,就很容易知道為什麼郝磊能演得好。
四十多歲的她,還在原生家庭裡掙扎,說起和父母的羈絆,她會眯著眼睛流淚,彷彿喝醉了一樣。 她曾經渴望父親的擁抱,但最終還是如釋重負,她的“解脫”不是看遠,而是掙扎,彷彿在說,“不這樣做,我能怎麼辦”。
這類演員的情感特別飽滿,有時候仰望天空會讓你憂鬱,有時候望著大海就會哭泣。 王傳君在《桃花碼頭》裡因為看到乙隻鳥撞到玻璃而流下了眼淚,相信這不是一場表演,有些人就是有這個特質,他們天生敏感、細膩、情緒飽滿,有很強的同理心。
所以,“當明星”和“當演員”是兩條路,想得太遠,看得太清楚,也許會成為一顆閃亮的明星,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並不容易,兩者需求的前提是不同的。 但楊冪一句話說的沒錯,她說的是要打破自己,重組自己。 是的,只有重新組裝自己,才有可能慢慢走上演員之路。 但這會牽涉到乙個新的問題,乙個活了將近40年的人,真的那麼容易打破和重組自己嗎? 很難,要擺脫原有的習慣,改變原有的性格並不容易,要和大腦裡的肌腱作鬥爭就更難了。 只能祝楊冪好運,大眾的信任總會崩潰,不要做言辭巨人,做行動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