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個普通的北京家庭裡,程斌成了家裡最不被寵的孩子。 哥哥姐姐在大城市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他選擇留在家鄉,默默照顧年邁的父母。
父母以前總是誇孩子有多好,但每次提到程斌,總有點難過。 然而,當父母病重需要照顧時,哥哥姐姐卻失蹤了。 只有程斌守在父母的床邊,給他們端茶水,喂他們吃藥吃,甚至端上糞便和尿液。
這一切,程斌都無怨無悔。 他覺得這是對良心的堅持,也是對父母養育恩典的回報。 但程斌的哥哥姐姐們從來不覺得自己也有照顧父母的義務。
當父母相繼離世時,程斌的兄弟姐妹們突然回來了。 他們來這裡不是為了緬懷父母,而是為了爭奪父母的遺產——價值1000萬的房子。 大姐程靜提出要把房子賣掉,四姐弟平分,各佔25%。
程斌一聽,大發雷霆。 他覺得自己為父母付出了那麼多,而哥哥姐姐卻從未付出過一分錢,那他為什麼要平分遺產呢? 但兄妹倆認為父母有退休金,程斌只是在家吃飯生活,沒有資格要求更多的遺產。
雙方爭吵不休,最終告上法庭。 經調查和取證,法院了解到,程斌40多年來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父母,但兄妹倆卻始終沒有履行贍養義務。 因此,法院裁定程斌應獲得70%的財產,其他三個孩子各繼承10%。
這個結果出來後,程斌的兄弟姐妹們都辭職了。 他們覺得自己也有繼承父母遺產的權利,程斌為什麼能分這麼多? 但法院的判決是公正的,它基於程斌為父母所做的努力和犧牲,給予了他應有的回報。
這個故事讓我們瞥見了家庭中黑暗的傷口和紛爭。 有時候,那些看似有前途的孩子,不一定是來報恩的,而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孩子,卻是最感恩、最有回報的。在這個故事中,程斌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他沒有哥哥姐姐那樣光鮮亮麗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以孝順和奉獻贏得了父母的尊重和朝廷的認可。
同時,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作為孩子,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無論我們取得了什麼成就,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養活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父母養育我們並不容易,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援和愛。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父母去世後不留下遺憾和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