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拒絕透露是否支援烏克蘭加入北約,同時表示只要俄烏衝突持續,烏克蘭就會在烏克蘭"不可能"成為北約成員國。 即將從荷蘭政壇退休的呂特目前被視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的有力競爭者。 "壞訊息是,只要戰爭繼續,烏克蘭就不太可能成為北約成員國。 但好訊息是,我們可以向歐盟學習。 "
當被問及他個人是否支援烏克蘭在即將於7月舉行的峰會上加入北約時,呂特沒有直接回答。 呂特進一步表示,北約可以向歐盟學習並採取乙個"折衷方案",不僅允許乙個國家"從零會員到正式會員"。他承認烏克蘭對加入北約問題不滿,但強調有必要"謹慎行事"考慮"下一步可能是什麼"避免"過度承諾"。
北約是乙個集體防禦組織,雖然它不要求成員國參加進攻性戰爭,但俄羅斯。
斯里蘭卡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是由俄羅斯發起的。 因此,通過將乙個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納入北約,存在被拖入水中的集體風險,而尋求所謂的妥協解決方案是一種將捲入衝突的風險降至最低的方法,同時避免立即過度挑釁俄羅斯。 此外,考慮到呂特是看守總理,即使這樣的言論引起強烈反對,他也可以充當替罪羊。
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加入北約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然而,由於他們無法立即吞併烏克蘭,他們的策略很簡單:除非烏克蘭同意與北約斷絕關係作為停火條件,否則阻止戰爭結束。
事實上,荷蘭首相的宣告反映了大多數北約國家的立場:在俄烏衝突持續的情況下,北約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 衝突結束後,北約將考慮是否允許烏克蘭加入,但這種許可是有條件的。 這取決於烏克蘭是否取得勝利; 否則,就沒有機會了。
北約將評估烏克蘭在衝突中的進展和努力,以確定援助水平。 如果烏克蘭表現良好或取得重大進展,北約的援助將增加; 否則,它將被減少或取消。 如果烏克蘭在衝突中表現得特別好,北約可能會考慮妥協,給予烏克蘭一些成員國特權。
總之,北約的立場很明確:在與俄羅斯的衝突繼續的情況下,烏克蘭將不被允許加入北約,因為這將使北約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 至於對烏克蘭的援助和待遇,主要取決於烏克蘭的表現。 如果烏克蘭表現良好,一切都可以談判; 如果沒有,那麼一切都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戰爭的評估建立在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係之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計算得相當清楚,但有時也會計算錯誤,例如韓戰和越南戰爭,他們低估了成本並忽視了對手的實力。 停火和撤軍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取勝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成本太高,與收益不成比例。
關於烏克蘭問題,西方從未準備直接干預,烏克蘭的命運也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他們的目標是盡可能長時間地延長烏克蘭的衝突,希望在俄羅斯內部製造問題。 按照這種思維方式,烏克蘭當然不能加入北約。
然而,為了給烏克蘭一些信心,他們想出了所謂的"妥協"計畫。 這個計畫究竟意味著什麼尚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戰爭繼續,“失去烏克蘭”幾乎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