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災後恢復和重建的選址相關工作。 記者葉文娟 攝影:記者葉文娟。
26組,178人,279個地質災害點,完成工程地質測繪7個46平方公里,挖探井79口,綜合手段提供規劃選址......用於災後重建和安置點這些數字是 62級**發生後,青海省環境地質調查局在海東市民、回族自治縣官亭鎮寨子村的主要工作記錄。
隨著春天的到來和泉水的融化,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2月13日,青海省環境地質調查局工程地質環境調查處和地質災害恢復處的工作人員放棄了假期休息,前往寨子村, 在官亭鎮、草灘村、中川鄉等地開展地質災害再調查,以及災後恢復重建專案的選址等相關工作。
官亭鎮寨子村位於黃河階地前緣,寨子山山脊附近出現變形跡象,部分區域坍塌。 “坡度方向是170度,坡度比較直立......工作人員向在現場指揮的青海省環境地質災害恢復分局副局長鄧曉飛報告了檢查情況。
這是我們的第四輪調查,我們現在正處於乙個小的山體滑坡中,目前,從山體滑坡的位置可以看出,山體滑坡發生後,對山體滑坡、水渠、民房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鄧小飛介紹。
記者在現場看到,**引發的山體滑坡導致山上的泥石流到達附近的民居。 “這次調查主要取決於這部分區域在後期是否再次變形。 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部分泉水和整個坍塌現場和滑坡現場的變形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鄧小飛說。
據了解,第一次災害發生後,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環境地質調查局組織技術力量,對災後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做好地質災害救助、應急排查、隱患排查等技術保障工作。
調查範圍包括地質災害現場,以及學校、醫院和受災民眾的臨時安置點。 經調查,在原有200多個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新增地質災害點30多個。 鄧小飛說。
同時進行地面災害調查和選址調查,為重建家園奠定良好基礎。
在閩河縣中川鄉,工作人員正拿著相關儀器裝置對該地區進行工程地質調查。 伴隨著工作人員“咚、咚、咚”的喊聲,調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方式
我剛才做的是最好的表面波勘探方法,既能找出我們的地層結構,又能找出不同地層的波速,可以為今後評價我們場地的工程地質地等級提供依據。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工程地質與環境調查處副處長甘斌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在選址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員對現場地形、地質構造、地層構造、地質年代等條件進行了識別,並劃分了詳細的工程地質單元。 同時,對規劃建設專案潛在影響的防控提出建議,對規劃區域的場地穩定性和工程施工適宜性進行了綜合評價。
甘斌告訴記者,這項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地勘、鑽、工程物探,主要看現場地形,揭示地層岩性,然後取相關樣品送實驗室檢測。
青海**》2024-02-16 第2版:省報)
宣告:以上內容為青海**原創手稿,未經書面許可嚴禁擅自,註明**的稿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