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由馬修·沃恩執導的《阿蓋爾:神秘**》正式上映。
在北美,《阿蓋爾之謎》(以下簡稱《阿蓋爾》)開畫不到2000萬美元,受到主流**的詬病,難以在淡季市場掀起波瀾。 這是近期電影的第三筆2億美元大投資,前兩部分別是《花月殺手》和《拿破崙》。
蘋果在製作領域的支出令人矚目,但在影院的表現卻沒有改善,這說明科技巨頭要轉向內容領域並不容易。
據IMDBpro統計,《阿蓋爾》從2日開始在北美3605家院線上映,首日票房超過648萬美元,但低於《養蜂人》同期表現; 然後在週六,《阿蓋爾》罕見地錄得7%的漲幅,第二天就轉而下跌42%,首週末收於1747萬美元,單場票房為4847美元,取代《賤女孩》成為冠軍。
即使這比《養蜂人》的首開票房(1658萬美元)略好,但在今年新片中僅次於《賤女孩》; 但在馬修·沃恩執導的序列中,《阿蓋爾》的排名相對較低,遠不如前兩部《王牌**》3000多萬美元的數字,甚至低於2010年大名鼎鼎的《海邊王》(1983萬美元),僅高於落入“聖誕檔”的《王牌**:起源》。
從觀眾構成來看,《阿蓋爾》購票者中有52%為男性,76%為25歲以上,51%為35歲以上; 按種族劃分,白人、西班牙裔、非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分別佔 10% 和 10%,與養蜂人的目標受眾基本重疊。
在口碑方面,《阿蓋爾》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很低,只有33%,影評人認為“錯綜複雜的劇情和漫長的執行時間”消除了樂趣; 同時,《阿蓋爾》爆公尺花指數高達72%,說明觀眾對這部諜戰驚悚片還是持積極態度的。 相比之下,《養蜂人》在爛番茄上分別獲得了 70% 和 92% 的成績。 在映後環節,《阿蓋爾》的Cinemascore只有C+,也被《養蜂人》(B+)甩在身後。
此外,美劇《抉擇第四季》的前三集由Fathom Events發行,在2280家影院獲得594萬美元,僅次於《阿蓋爾》。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該劇相關作品第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了:早在2021年12月,特輯《聖誕天選之子:信使》首映就收穫了約425萬美元,最終在中國突破了1000萬美元大關; 次年,《天選之子3》前兩集也進入線下市場,累計總票房進一步提公升至1461萬美元。 接下來,《天選之子第四季》還計畫分批發布第4-6集和第7-8集,凸顯宗教題材在淡季的熱度。
即使面對來自阿蓋爾的直接競爭,《養蜂人》也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勢頭,週末收成為**21%,達到528萬美元; 相比之下,此前完成三連冠的《賤女孩》暴跌超過40%,迅速跌至第6位。 此外,《旺卡》在上映八周後在北美累計2.1億美元,成為史上第一部收入超過2億美元的歌舞電影。 文學片方面,《美國**》增加了200家影院至1902家,《窮東西》均保持在前十;A24**的《Area of Interest》逆勢**9%,總票房估計接近500萬美元。
在《阿蓋爾》等影片的帶動下,北美週末**漲幅11%至6000多萬美元,但仍是今年電影市場第二低點,未能扭轉近期徘徊在谷底的窘境; 在剛剛結束的1月份,北美總產量超過4《阿凡達:水之道》的收盤價為95億美元,比去年的領先水平低了15%,凸顯了年初大片缺席的不利影響。
對於蘋果來說,《阿蓋爾》是近期第三大投資2億美元,但其在影院的表現並沒有改善。 去年10月,馬丁·斯科塞斯的新作《花月殺手》率先上映,以2325萬美元屈居亞軍,不敵《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 11月,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的《拿破崙》(Napoleon)首演,首週末票房僅為2064萬美元,僅次於《飢餓遊戲:鳴禽與蛇之歌》(The Hunger Games: A Song of the Songbird and the Snake)。 雖然《阿蓋爾》這次終於登上了榜首,但開場數其實在三部電影中墊底。
經過16周的放映,《花月殺手》在北美累計票房6778萬美元,收入超過15億美元; 《拿破崙》在中國勉強觸及6000萬線,但好在海外市場占有率達到70%,推動總分突破2億美元。 但比起高昂的拍攝預算,蘋果擔心這兩個專案都會賠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蓋爾”回歸的前景並不樂觀。 根據Comscore的資料,阿蓋爾已經進入了79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以外的收入約為1735萬美元。 具體而言,英國以263萬美元位居榜首,其次是澳大利亞(157萬美元)、法國(153萬美元)和墨西哥(132萬美元)。 加上內地,《阿蓋爾》首周全球票房跌約3500萬美元,比《花月殺手》少了約1000萬美元,不到《拿破崙》的一半。 如果阿蓋爾最終明顯低於其他兩部作品,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更嚴重的赤字。
當然,蘋果的鉅額投資不僅僅是票房表現,更是建立品牌知名度。 在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中,《花月殺手》一共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10個重要獎項,《拿破崙》也將參與三項技術小雕像的爭奪戰,讓蘋果在數量上位居各大製片廠之首。 即使《阿蓋爾》本身不會直接受益於頒獎季,但在蘋果整體**增幅的情況下,仍可能推高後續付費購買或租借的預期,為Apple TV+的推出做更充分的預熱。
值得一提的是,“阿蓋爾”也成為了兩家科技巨頭對峙的最新例證。 前述的《養蜂人》由被亞馬遜收購的公尺高梅出品,內部孵化的亞馬遜影業擅長流媒體**電影,在製作領域形成了雙箭樣板; 相比之下,蘋果直接以自有品牌運營《阿蓋爾》等專案,並通過招募導演積累荷里活人脈。 據Indiewire報道,蘋果去年在內容上的總支出估計約為70億美元,另外還有10億美元用於開發原創院線電影。
財報顯示,亞馬遜2023年影視總投資將達到189億美元,較上一年的166億美元增長近14%,且並未受到持續近半年的雙重打擊影響。 這也高於流媒體領頭羊Netflix去年的126億美元,可見亞馬遜對內容投資的堅定信心。 根據莫菲特·內森森(Moffett Nathanson)的估計,亞馬遜的Prime Video獲得了約101億美元(或略高於總數的一半),高於前一年的88億美元。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蘋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走出下行曲線,總市值跌至3萬億美元以下; 相比之下,亞馬遜單日飆公升近8%,得益於好於預期的財報,顯示投資者對兩家公司未來走向的不同預期。 在阿蓋爾之後,蘋果和亞馬遜在影視行業的競爭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