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選“關注”,不僅方便大家討論分享,還能帶給您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1965年,在北京中南海,我剛才聽到這個訊息,他怎麼會激動,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逃離台灣16年的蔣介石終於心軟了,雖然他提出了六個更苛刻的條件,但同時,他也打算讓台灣和平回歸祖國。
聽到這個訊息,真是可謂是舉國歡慶,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經過反覆思考,**也選擇了讓步,答應了蔣介石的一切條件。
按理說,**已經開了金口,條件也是老江主動提出的,談判也算是貴賓的樂意,然後就該開始研究回歸問題了吧? 但結果卻是大失所望,更何況是當年,台灣至今仍未回歸。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江當時提出了什麼條件,既然答應了,為什麼還要食言呢?
身處孤島,身處中國,就是身處中國。
與常人想象的情況不同,其實在1949年,蔣介石父子雖然寧願逃台灣也不願投降我黨,但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獨立”的念頭,當時心中只有乙個念頭,那就是在美國人的幫助下, “**大陸”,慢慢恢復昔日的基礎。
這個想法持續了四年,在韓戰期間,蔣介石對大陸的渴望也達到了頂峰,在他眼裡,新成立的新中國,貧窮落後的中國人,以及被扔掉了整整乙個時代的裝備,無論如何都無法被美國**打敗, 所以只要北方的志願軍被打敗了,他就可以從東南沿海出發,一路回到南京,再次與我黨作戰。
不得不說,蔣介石的戰略規劃還是不錯的,只可惜理想豐滿,現實卻瘦弱,別說是他,連天下人民都沒想到,在實力懸殊如此巨大的情況下,我們人民志願軍居然靠著頑強的意志力,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第16**隊!
看到這種情況,老江徹底愣住了,眼看美軍被打得丟了鎧甲,他只能懷著恨恨的放棄**計畫,轉而擺出防禦姿態,時刻提防著另一邊的人民解放軍。
不過,老蔣介石雖然在行動上明明已經供認不諱,但在氣勢上卻從不手軟,無論誰問,蔣介石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只有一句話“我的目標是**大陸,統一中國! ”
至於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台灣島內的國民黨官兵大多已經離開了祖國,如果不是蔣介石這麼說,恐怕軍魂早就散去;另一方面,蔣介石的這番話也是針對美國的;要知道,自從韓戰結束以來, 美國深切感受到新中國的力量,向國民黨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國民黨與美國合作,奉行“一台一中”政策,即像巴基斯坦脫離印度時那樣,將台灣從中國徹底分離出去。
在美國人眼中,這是對自己和國民黨最好的選擇,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直低著眉頭,不斷向西方乞求裝備支援的蔣介石,聽到“一台一中”這幾個字,直接勃然大怒。他不僅拒絕妥協,而且態度非常強硬,表示堅決堅持“乙個中國原則”,並向島內發出警告,說“誰搞**,誰我就照顧誰! ”
由此可見,無論老蔣犯了什麼錯誤,他維護民族團結和民族團結的心還是值得我們欽佩的;當然,黨內也非常重視老蔣的態度,為此,在兩岸局勢稍有穩定的時候, 我們黨也暗中給予了很多幫助,比如同意蔣介石保住金門和馬祖,以便與大陸溝通,還要對金門進行炮擊,用“打假仗”的辦法堵住美人的嘴,堵住“乙個台灣”, 乙個中國“政策的實施等等。
蔣介石也被我們黨的舉措深深打動,對新中國的態度也悄然轉變,由先前的敵視轉為信任,看到這種情況,他也立刻做出了決定,那就是主動邀請蔣介石父子“回家”!
回到談判。 雖然大局已經定局,1949年蔣介石父子還是選擇撤退台灣,但是父子倆心中從未想過獨立,反而一直盼望著中國統一,看到這裡,黨和黨也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 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盡可能完成和平統一,但同時,乙個問題也讓兩岸都頗為擔憂,那就是應該派誰來當這個說客?
可以說,自從新中國對台灣的態度有所緩和之後,老蔣很快就提出了通過談判和平回歸的想法,但可惜國民黨和共產黨一直缺乏機會,或者說缺乏乙個有分量的說客,所以他們一直沒有談過這一點。
蔣介石看到我們黨很久沒有動靜,也非常失望,在士林府邸裡,他經常對北京方向發呆,他不止一次地告訴蔣經國,希望他的兒子能在一百年後把自己埋葬回大陸,回歸本源。
同時,黨和***們也很著急,但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尋找和努力,終於出現了乙個在身份和地位上足以承擔起這個重任的男人,他就是來自香港的曹舉仁!
這個曹舉仁可不一般,他不僅是蔣經國的貼身朋友,還是葉婷**的好朋友,他當這個說客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為此,**親自見了他,並傳達了我們黨的意思,只有一點,那就是只要政權能夠統一, 其他任何事情都很容易討論!
聽到這話,曹舉仁深感擔憂,他沒有辜負兩岸人民的期望,只見了一次面,蔣介石就做出了讓步,主動暗示要和談,更何況,還提出了乙個微妙的小要求, 就是讓曹舉仁去看看家裡祖墳的情況。
此舉無疑是有意義的,一是想給自己乙個台階,二來也是想看看,**對自己和江家族的態度,畢竟大陸要是毀了江家的祖墳,以後我們怎麼會善待他們家呢?
而曹舉仁帶走並送回去的後續**也印證了蔣介石的猜想,他沒有說謊,蔣家的祖墳和老宅沒有損壞,而是被當地的**好學生保護著,這和他離開大陸之前沒什麼區別。
看著家鄉的風景,蔣介石心中的思鄉之情溢於言表,但顯然,僅憑這個證據並不能打消他的疑慮,原因不難理解,要知道,在歷史上,蔣介石並沒有答應過自己的部下,比如張學良、楊虎成等,但最後呢? 目標達成之後,這些人要麼被終身監禁,要麼意外死亡,他本身就是乙個反派,自然會永遠用反派的心度過君子的肚子。
所以,在這之後,蔣介石雖然動心了,但還是等了,等了三五年,或者說等到一年左右,他才又鬆動了。
近兩年來,有兩件大事讓老江頗為興奮,一是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以這種力量將台灣島“核化”輕而易舉,但新中國卻沒有這樣做,甚至沒有威脅的意圖; 二是國民黨“二把手”李宗仁的回歸。
1965年7月,隨著黨和李宗仁申請回國的第一通,原國民黨副**、桂軍閥領袖,在闊別十多年後終於回到了這片土地,這件事對蔣介石來說,對台灣島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 原因很簡單,要知道,從前,我們黨和李宗仁也有很深的血仇,這樣的人沒有被審判過,反而一直彬彬有禮,那怎麼能追究別人的責任呢?
一時間,國民黨內想要回歸大陸和平統一的人數不勝數,蔣介石的士林官邸更是天天人頭攢動,這些背井離鄉的人都在勸他抓住機會,帶領台灣回歸祖國, 而他自己也頗為感動,所以李宗仁回國後不久,老蔣就做出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壯舉,那就是主動與中國議和,希望以六項條件換取兩岸和平統一!
六個條件。 1965年,隨著原國民黨二把手李宗仁的回歸,台灣島內也一片譁然,一股和平統一的風席捲了整個金銀島,就連蔣介石父子都頗為感動,於是沒過多久,老蔣就放下了最後的堅持,打算用六個條件來換取國民黨與蔣介石的“第三次合作”。共產黨!
首先,蔣介石希望他能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回到大陸; 第二,蔣介石回大陸後,蔣經國留在台灣,擔任台灣省省長; 第三,海峽兩岸統一後,如果台灣省遇到經濟困難,大陸必須按照美國對台援助的份額提供援助。 第四,台灣的海空軍可以在北京的管轄之下,但陸軍必須有四個師駐紮在廈門、金門和台灣。
第五,將廈門和金門兩市合併為類似**經濟特區的地方,將被視為台灣同胞與大陸人民之間的緩衝區,市長職位必須由台灣人擔任; 第六,蔣介石希望北京不要降低台灣人民和公務員的工資和生活水平,一切都按照原來的標準去做。
綜上所述,這就是蔣介石向黨和**提出的六個條件,其中有些聽起來很合理,但其餘的確實有點苛刻,但令人驚訝的是,為了祖國統一,從未屈服的***這次選擇了“低頭”,除了一些被修改的條件, 其餘的都同意了!讓我們一一看。
首先,對於蔣介石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返回大陸,**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同意,但是,出於政治安全考慮,他老人家還附加了乙個限制,那就是蔣介石和他的老部不允許在他的“家鄉”浙江省定居,除了他支配的其餘省份外, 作為交換,**可以把廬山交給蔣介石作為他的養老和辦公地點。
對此,蔣介石心裡肯定是不滿意的,畢竟他回大陸的初衷是返鄉,現在不能在浙江安家落戶,他或多或少有些迷茫,但畢竟浙江是他的巢穴,如果他換個想法,他絕不會讓***定居湖南。
其次,黨對蔣介石讓蔣經國出任台灣省省長的提議沒有異議,原因很簡單,蔣家在台灣統治了這麼多年,肯定比大陸人更熟悉台灣的情況,“以台治台”沒有錯。
畢竟,如果台灣回歸祖國,給大陸帶來的經濟、政治、軍事價值將是巨大的,與之相比,每年的數億美元價值又算得了什麼?
畢竟我們黨一貫堅持“槍桿子裡有力”的原則,如果不能穩住軍隊,很難保證台灣回來後不會再有風波,但再想一想,**還是不顧輿論選擇同意,至於他老人家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 只有一點,**解放軍都是中國人,讓中國駐軍中國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只要能和平統一,這不成問題!
最後,關於第五條和第六條,蔣介石的說法是完全有道理的,前者是兩岸剛剛統一,他們不舒服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緩術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 台灣同胞比大陸熟悉得多,讓台灣人當這個自由市場的市長,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後者,不如說**,人家收入,生活水平,我們已經同意了上億的援助,我們還能給這些公務員送幾個日期嗎?
所以,很快黨和第一黨就把訊息發回了蔣介石,說他們可以同意台方的一切條件,按照常理,看到大陸這麼誠懇,海峽兩岸的統一也應該是一件很順利的事情,不過, 令人遺憾的是,接下來的一系列變化打亂了這一切。
一方面,1966年,新中國進入了亂亂動盪的時代,讓蔣介石起了疑心,另一方面,等待大陸局勢稍有緩和並不容易,蔣介石和***兩人也正在逼近,兩人相繼去世後, 兩岸統一的任務只能交給下一代,至於蔣經國為何沒能實現父親的遺願,那是後來的故事了,我們只能用四個字來評價,那就是“時間也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