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8月7日,英法聯軍聯合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巴厘橋戰役開始了。
主帥格林琴和尚組成了3萬多人的防線。 他本人指揮10000多名步兵,準備在張家灣的巴厘橋地區保衛北京師。
隨著英法聯軍的逼近,清軍的騎兵率先迎戰。 士兵們齊聲喊道:把外國人趕出去。 雖然士氣高漲,但由於敵人的準備,清軍的裝備有限。
在敵人的洋炮攻擊下,清軍的大刀闊斧根本無法與敵人對抗。 許多馬匹受到驚嚇和橫衝直撞,根本沒有任何形式的對抗。 在敵人密集的火力攻勢下,他們相繼撤退。
當英法聯軍編成的衝鋒隊衝向巴厘橋時,守衛石橋的清軍勇敢地衝進戰壕,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最後因為敵人的火力太猛而輸掉了戰鬥。
為了鼓舞士氣,司令員辛靈琴上前,騎馬站在橋上**,命令人們高舉旗幟,指揮士兵抵抗,直到他被炮彈擊中,從馬上摔下來。
雖然士兵們用自己的血肉捍衛了清王朝的尊嚴。 但是,敵我兵裝備差距太大,清軍最終被英法兩軍打敗。
這是英法兩軍發動戰爭以來四年來清朝最激烈的抵抗,也是一次讀不完的抵抗。
八月八日,得到訊息的咸豐帝匆匆逃往熱河。 留下恭親王作為全權公使與聯軍談判。
臨走前,慈禧(易貴妃飾)極力勸賢豐帝留在京城,繼續抵抗。 而這個告誡差點要了她的命。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怡妃的膽子和膽量遠高於咸豐帝。
殘酷的事實證明,土匪的邏輯是:主動挑起對被壓迫民族的戰爭,然後要求賠償。
英法兩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他們蓄謀已久的壓迫中國的行動。 但土匪邏輯只適用於比自己弱的人,在強者面前根本站不住腳。
面對英法聯軍的公然土匪,軟弱的咸豐皇帝成了間接幫手。 他把清朝的命運扔給了這些強盜,他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 可以看出,此時的慈禧比他軟弱的丈夫要勇敢得多。
8月22日,在談判失敗的前提下,英法聯軍直奔圓明園。 他們下午經過海淀,傍晚到達圓明園大宮門。
這時,園子裡的20多名太監正在和他們進行肉搏戰。 可是他們怎麼能打敗那些裝備精良的劫匪,雖然他們有勇氣勇往直前,不怕死,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全都被殺了。
8月23日,英法聯軍開始洗劫圓明園。 開啟強盜模式。 他們以搜查圓明園的名義,隨意搶劫財物,放火燒毀許多房屋。
8月26日,聯軍從安定門入侵北京後,縱容和慫恿士兵搶劫燒毀圓明園。 他們在北京市張貼告示,無恥地解釋搶劫焚燒圓明園的原因和“正義”。
9月5日,4000多名法國軍隊和3500多名英國軍隊洗劫了圓明園的寶藏。 圓明園、清漪園、景明園、景儀園、長春園等都被燒毀。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北京市倒映在火光中。 此後,英法軍隊在北京郊區燒殺近50天。
逃往熱河的咸豐帝聞訊傷心欲絕,內心欲絕。 他深感慚愧,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回到故宮?
他帶領王子和孫子跪在祖靈面前道歉,並下詔指責天下自己的錯誤。 而侍奉在咸豐帝身邊的怡妃,聽說圓明園被洗劫一空,不顧貴族身份,罵聯軍土匪。
她起初很生氣,然後掩面哭泣。 北京大火不僅燒毀了清朝的“萬園”,也燒掉了清朝的無能和軟弱。
對於慈禧來說,圓明園不僅是清朝權力的象徵,也是她身份轉變的開始。
在圓明園裡,有她與咸豐的初次相遇; 與賢豐有過甜蜜的愛情; 每當咸豐被混亂的內外事務弄得筋疲力盡、無能為力時,他就躲在花園裡,只讓她陪著自己。
以及當她要求她代表她審查獨奏會時,她對她的依賴所產生的優越感。 在圓明園裡有她的夢想和希望,隨著圓明園的毀滅,慈禧對權力的渴望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