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太平天國是哪一年被誰打敗的? 這個問題似乎並不難——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占了天京,從而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
天井事變後的九年裡,太平天國雖然歷經重重困難,但仍然頑強地與滿族對抗。 但是,從天井事變的起因和過程來看,這個農民政權實際上已經對自己判處了死刑。
天京事變對整個政權的破壞力極大,可以說是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雖然其他的戰鬥和經歷也產生了影響,但沒有乙個能與天井事件相提並論。
那麼,天井事件給太平天國帶來了哪些致命的問題,又導致了哪些解決不了的困難呢? 儘管歷經千辛萬苦,太平天國還是堅持了九年,直到天京淪陷。
在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太平軍的兵力在紙面上並沒有明顯下降,相反,在恢復了五軍總司令制,任命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將領後,大局明顯好轉。
因此,將太平天國的失敗僅僅歸咎於“天井事件”,似乎過於武斷和草率。 那麼,讓我們詳細梳理一下太平天國後期取得的重要軍事勝利。
第一次是1858年9月突破江南大營,同年11月三河鎮勝利,1860年清軍再次攻占江南、江北大營,1860年開設蘇阜省立地,1861年攻占杭州,控制浙江。
在此期間,太平天國不斷擴大領土和軍事實力,甚至進一步控制了當時中國最富饒的江浙地區。 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所有這些看似繁榮的背後,隱藏著虛假的繁榮。
事實上,早在1853年,太平天國以天京為都後,清軍的江南和江北大營就已經形成。 事實證明,這兩個以綠營兵為主的野戰團的作用相對有限,與太平軍的真正對手湖南軍相比,顯然不是什麼大麻煩。
當然,消除這兩個威脅,對緩解天津的封鎖和壓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過,與江南和江北大營的攻打,以及隨後的九江和安慶的損失相比,只能說是有利有弊。
縱觀三河鎮的勝利,這場被譽為太平天國晚期最重要的軍事勝利的戰鬥,不僅重創了湘軍主力,還擊斃了其陣型中最勇敢的將領李旭斌。
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嗎? “後方再怎麼管理,也擋不住湖南軍的正面進攻,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雖然陳玉成、李秀成等優秀將領在1856年後率領太平軍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軍事成就,但比起天井事變造成的巨大損失,誰更重要,更甚。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核心決策層的一場自相殘殺的戰鬥,導致了東王楊秀清、北王魏長輝、燕王秦日剛被殺。
到了1857年,除天王洪秀全外,太平天國的諸侯幾乎全部滅亡。
這場政變沒有真正的贏家。 東王、北王、燕王不幸遇難,翼王只好離開***,最終打敗了大渡河,走上了不歸路。
雖然天王洪秀全在事發後掌權,看似是唯一的贏家,但實際上輸的最多。 在這場權力鬥爭中,雖然他最終贏了,但他失去了整個國家。
在這群高階將領中,東方之王楊秀清的死,是太平天國最大的損失。
雖然他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他憑藉與生俱來的軍事天賦,有著獨特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 他是太平天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統帥級人物,就連洪秀全都遙不可及。
失去楊秀清的太平天國,在後期形成了諸侯眾多、自尊心強的局面。 洪秀全雖然想方設法下達指示,讓陳玉成成為整個太平軍的軍事統帥,但實際上陳玉成是無法出動李修成的軍團,甚至一些重要將領也沒有把他當回事。
1861年夏天,安慶局勢危急,陳玉成只好孤軍獨戰湖南軍主力。 與此同時,太平軍中的李秀成軍團在皖南的山山中悠閒自在,他也一路招兵招馬。
最終,太平天國輸掉了關鍵的安慶之戰,陳玉成的勢力崩潰了。
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在長江南岸實現了實力的轉變,擁有數十萬大軍,成為太平天國最大的軍事集團。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結果不測,但這樣的發展,在楊秀清執政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乙個統帥像東王那樣有實力和威望,能夠指揮全軍。 這導致太平軍後期在大規模作戰中缺乏排程和指揮,沒有統籌的規劃和配合。
無論是面對整個湘軍群的安慶戰役,還是隨後的蘇南戰場,太平軍都是孤軍出戰,所以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信仰崩潰的代價大於東方國王之死的軍事影響。
天京事件帶來的信仰危機,影響更為深遠、範圍更廣。 太平軍之所以能夠從廣西蠻荒之地攻克東南第一重鎮江寧,太平天國的星火迅速席捲整個華南,主要原因不是依靠先進的裝備和龐大的兵力。
在這個過程中,守義六王的英明抉擇和梁光老兄弟們的英勇戰鬥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關鍵是太平天國的成員們在宗教信仰的驅使和催化下,凝聚成一股不屈不撓、牢不可破的力量。
1856年以前,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並非一帆風順,甚至連上帝的三兒子馮雲山和上帝的女婿蕭朝貴,都在去南京的途中被殺。
不過,在團結抗“清魔”、爭取世界和平的道路上,偶爾的戰鬥失敗和一些神權人物的犧牲不會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所以這段時間,無論是軍隊的士氣、士氣、人民,還是信仰,都是穩紮穩打的。
然而,天井事變後,曾經是天父代言人的東方王楊秀清,瞬間成了眾人憎恨的“東方罪”,而曾經是神五子的魏長輝,卻成了需要在眨眼間剷除的“北叛徒”。
當神的兒子們為了權力和情慾而互相殘殺時,普通人還能像以前一樣相信神嗎? 天京城的民謠唱道:“天父若殺天兄,就白費”,說明信仰的崩塌,讓底層百姓對太平天國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為了解決這場危機,洪秀全立即為東王平反,將楊秀清的遇害公稱為“祭天替世”的壯舉,並將楊秀清被殺的日子定為“東昇節”,並將兒子傳給楊秀清。
這些都是洪秀全為挽救信仰危機所做的努力。 然而,翼王石大凱在天京事變中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統帥武昌軍的石大凱聽說天京劇變後,立即輕裝上陣,趁著星夜從前線返回京城。
石大凱回到天京後,質問魏長輝濫殺無辜一事,要求他立即停止殺戮,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但已經殺了紅眼的北王,此時似乎是天京城最危險的人,他不僅沒有聽從石大開的建議,還動手殺了“愛管閒事”的一王。
好在石大凱提前收到了魏長輝要出手的訊息,連夜“出城”逃過一劫。然而,當魏長輝看到翼王逃跑時,他激怒了家人,在翼王府中屠殺了兩千多人,其中包括石大凱的母親和妻子。
為了平息石大凱的怒火,洪秀全只好“打壓”了魏長輝、秦日剛等將領,天京事件平靜下來。 不過,天王洪秀全忙於宮廷事務,石大凱作為核心將領,開始全面主持天京的工作,災後恢復天京城。
然而,石大凱的權力和威望逐漸上公升,引起了洪秀全的懷疑。 於是,洪秀全將既無軍事功績又無本事的兩兄弟冊封為王,讓他們加入核心決策層,與石大凱共同主持政府,形成制衡。
但這打擊了石大凱的工作熱情,也讓他擔心自己會步東王的後塵。 灰心喪氣的石大凱於1857年6月帶著他的侍衛悄悄離開了天京,開始了遠征,以建立自己的門戶地位。
為了挽救石大凱,洪秀全撤銷了哥哥的太子,送來了“義王”的金質勳章和眾人的求情信,但一切都挽不回,太平天國最大的局面已經形成。
石大凱的離去,對於已經從困境中恢復過來的太平天國來說,是乙個沉重的打擊。 他不僅是當時太平軍中最受人歡迎、軍事能力最強的將領,而且他的離去更加劇了“國無將、朝無將”的困境危機。
而且,石大凱開了個新爐子,帶走了軍中數十萬的支持者,這相當於將太平軍一分為二,不僅各自的實力受損,而且更容易被清軍擊潰。
天井事變前,長江兩大重鎮武昌、九江,都掌握在太平天國手中。 事件發生後,情況變得微妙。 當時,武昌的守軍是北王魏長輝、國帝魏軍的弟弟。
這樣的身份,讓魏軍在清軍圍攻中頗為尷尬。 首先,沒有人願意冒著世人譴責的風險去營救“北方叛徒”的弟弟。 與此同時,北王家族在天京事變後被釘在恥辱柱上,難以翻身,一夜之間,韋軍從敬仰的北店國宗變成了人人嚷嚷、揍一頓的刑部家族,更是擔心自己會被魏長輝牽連殺。
魏軍孤立無援,最終被迫棄城,湖南軍隊不流血奪回湖北省省會、華中最重要的城鎮武昌。
九江的淪陷與武昌有些相似,但更英勇。 九江雖然不是江西省會,但地處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是控制鄂贛的關鍵,對湖南軍隊非常重要。
當時九江的駐軍是林啟榮,他被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好護衛,在天京事變之前,他已經讓圍攻的湘軍吃夠了苦頭。 然而,在1857年1月開始的第二次九江之戰中,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後處於弱勢時期,無法西進,林啟榮作為東方之王楊秀清提拔的將領身份不明,與武昌的魏軍有些相似。
對於被圍困的九江,周邊將領們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隨後,石大愷離開天京,抵達安慶,此時的一王號距離九江只有一步之遙,是營救林啟榮最方便的部隊。
不過,由於石大凱的負面怒火,他殘餘的怒火並沒有消退,面對林啟榮從九江送來的求救血書,他視而不見,直接率兵南下景德鎮。
最終,林啟蓉獨自一人被困在潯陽城17個月。 1858年5月,九江城被攻破,林啟榮率領他的17000名守軍戰鬥到底,最後全部殉難。
武昌、九江、安慶分別位於湖北、江西、安徽三大省,對太平天國的長江防禦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然而,一場天井事件,瞬間就讓這三座城市失去了兩座。 隨著武昌和九江的失守,作為天京西部門戶和最後一道防線的安慶,完全暴露在湖南軍的攻擊範圍之下,這無疑讓湖南軍在1860年捲土重來時輕而易舉地回到了安慶,而湖南軍則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1858年三河戰敗後,為這場戰爭做好了準備。
1.東王的遇難,導致太平天國失去了領袖,導致信仰崩潰,戰鬥力直線下降。 翼王的出走更是慘不忍睹,隨著兩座重城的失守,太平天國在三個月內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優勢。
1856年後,天井事變的喪鐘開始敲響。 2.太平天國的轉折點出現在1856年,那一年“頭有毛,衣服怕白”。
這時,東方王被殺,信仰崩潰,軍隊凝聚力下降,形勢更加嚴峻。 翼王的離去,讓情況更加雪上加霜,隨著兩座重要城市的損失,太平天國的優勢在三個月內幾乎喪失殆盡。
誰能真正理解和擺脫幾千年來對人心、情慾、背叛、貪婪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