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長篇散文創作季
閱讀本文前請點選“關注”,不僅方便大家討論分享,還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他們是醫學界的“神仙英雄”,夫妻倆在世時,重獲新生,治癒了無數疑難雜症患者。
他們死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了雲南省昆明醫科大學,並繼續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閃耀。
這對“醫療夫妻”是誰,又有怎樣的感人故事?
孩子們的困惑。
2000年,在雲南省昆明市,李炳泉和胡素秋與兒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原來,二長老想在他死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雲南省昆明醫科大學進行科研。
在目前看來,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院進行科學研究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24年前,人們關注生老病死,落葉落葉,死後有安息之地。
正因為如此,兒子不太理解父母的做法,並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真的捐出自己的身體,萬一我們百年後去**拜你們呢? ”
不僅兒子遭到反對,就連親友在聽到二長老的決定後,都表示了極大的不理解。 但即使面對眾多反對,李炳泉和胡宿球始終堅持心中的想法,說他們死後一定要捐獻自己的遺體。
我當了一輩子醫生,死後,我會用這張'臭皮',為醫學做出一些貢獻。 解剖後,將其製成骨架進行教學。 ”
終於,在他們去世14年後,兩位手牽手走過一生的老人,在雲南昆明醫科大學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逢。
從培訓中走出來的“醫療夫婦”
1922年,李炳泉出生於雲南騰衝。 李炳泉出生的時候,正值戰亂紛飛的時代,老百姓不僅吃不飽飯,生病也無處治療。
李炳泉的父母因為一場大病相繼去世。 父母的去世對年幼的李炳泉打擊很大,這也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堅定了當醫生的執念。
父母去世後,年幼的李炳泉跟著哥哥嫂子互相依靠,好在哥哥和嫂子對李炳泉很好,也不得不支援李炳泉學醫的理想。
就這樣,在哥哥和嫂子的支援下,李炳泉走上了求學之路。 1941年,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李炳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開始了他的大學醫學生涯。
但就在這個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發生了。 1941年,抗戰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李炳泉的家鄉騰衝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因為這個原因,李秉泉失去了與哥哥嫂子的聯絡,也失去了出國留學的經濟。 不過好在李炳泉的學習成績很好,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後,學校也給予了各種獎金和補貼,幫助李炳泉完成學業。
這段學習經歷深深地印在了李炳泉的腦海裡。 雖然學習條件很艱苦,但李炳泉從未忘記自己的目標。
他在醫學院每天都非常認真地學習醫學,經常在圖書館閉館後去校外茶館繼續看書。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李炳泉不斷成長,最終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醫學生。 在六年課程結束時,李是班上僅有的七個人之一。
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李炳泉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還結識了一生的摯愛。 一進圖書館,李冰泉就遇到了乙個叫胡素秋的女孩。
他們第一次見面時,李冰泉就被胡素秋深深吸引,於是追求胡素秋。
不過,胡素秋的身份並不普通,她的父親胡英是武昌起義的組織之一,還曾在***擔任過雲南省代理主席,另一方面,李炳泉只是乙個來自農村的窮小子。
但胡素秋一點意見都沒有,反而偏愛勤奮好學的李炳泉。 胡宿球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時,曾說:“我選擇李炳泉,是因為他和別人不一樣,他那麼勤奮好奇,那麼理想主義,那麼有野心。 ”
就這樣,這對彼此感興趣的戀人在1949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開始了一段“醫療夫妻”的好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炳泉和胡宿秋夫妻同時受聘於雲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醫生。
作為醫生,李炳泉和胡宿秋的工作很忙。 人命關險,每次遇到急診病人,不管是晚上幾點,李冰泉和胡素秋都會穿上白大褂,第一時間趕到醫院。
夫妻倆婚後一共生了三個孩子。 但因為工作太忙,夫妻倆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
哪怕有時候父母出院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父母也會談論病人的病情和醫院的其他工作,實在是疏忽了照顧孩子。
比如有一次,大女兒放學回家後,發現弟弟暈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怎麼叫都醒不來,全身冰冷。
當時李炳泉和胡素秋因為工作不在家,大一點的大女兒急得趕緊背著弟弟去醫院治病。
到達醫院後,大女兒得知弟弟患有嚴重的中毒痢疾,被送往醫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危急,如果晚一點趕到,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等到李炳泉和胡素素秋得知此事,匆匆趕回家時,小兒子的病情已經逐漸穩定下來。 李炳泉和胡素秋自然要一直陪在兒子身邊,照顧好他的病情。
但是沒有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醫療資源急需短缺,為了國家和更多病人的生命健康,夫妻倆不得不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
不光是為了家人,忙了之後,李冰泉和胡宿秋也顧不上自己的身體,所以兩人都在體內留下了不少隱患。
尤其是他的妻子胡宿秋,因為長期疲勞,產後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光是腹部手術就進行了三次。
而有一次在子宮切除術中,胡素秋出血非常危急,但即便如此,當時正在搶救危重病人的胡素秋也沒能及時出現在妻子身邊。
對於這些,李炳泉和胡宿秋其實心裡很清楚,既然選擇了醫生的道路,就必然要做出犧牲。
所以,胡素秋從不抱怨丈夫,而是始終支援丈夫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她也以丈夫為榜樣,盡力治病救人。
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逢。
從1949年到1993年,在工作了44年後,李炳泉終於選擇在71歲時退休。
雖然李炳泉還想繼續留在醫生的崗位上,為更多的病人發光發熱,解決疑難雜症,但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年紀大了繼續行醫。
不過,退休後,李炳泉並沒有放棄自己的醫療事業,他仍然在業餘時間參加醫院會診,通讀醫學書籍,將自己多年的醫療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的醫生。
步入老年後,李炳泉心中漸漸有了個念頭,他想在他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原來,1954年,李炳泉曾在青島醫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 在青島醫學院,有一位“特派”老師,一位“無語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還有沈富鵬教授的身體。
身為醫生的李炳泉其實對“無語導師”的處境瞭如指掌。對於醫生來說,利用人體骨標本研究醫術是積累醫療經驗的最佳途徑。
然而,當時中醫院校的骨標本存量非常少。 這可能是因為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死人大”,人們認為死後應該回歸本源,有個安息之地。
但李炳泉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如果他死後還能為醫學研究做出貢獻,那是非常值得的。
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胡宿秋。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胡素秋非常能理解李炳泉的想法,並表示他死後,會像丈夫一樣,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
但二長老的做法並沒有得到孩子們的理解,他們從來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父母在他們死後必須讓自己不“平靜”。
面對重重障礙,李炳泉和胡宿秋努力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最後,孩子們理解並尊重了父母的選擇。
2005年3月,李秉泉在昆明逝世,他的子女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遺體捐獻給昆明醫學院。 李炳權去世後,他的妻子胡素秋繼承了他的遺產,繼續從事醫學工作,直到他85歲退休。
2015年12月21日,胡宿秋病逝世,享年93歲。 2019年9月25日,在昆明醫科大學的安排下,胡宿秋的骨標本和李冰泉的骨骼標本放在一起。
時隔14年,這對“醫療夫婦”終於重逢。 他們也將作為“沉默的老師”留在人們的心中!
參考資料:1]《光明網》:淚流滿面!這對夫妻在雲南的“合影”感動了無數人。
2]《新華網》:醫療夫婦將自己的靈魂獻給一具骷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