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70 土地荒漠化,牧民破產漂流到京城,風沙蔓延到中國
蒙古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其乾旱、寒冷的氣候和荒涼的自然地理極大地限制了人類的生存。 蒙古國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萬。 蒙古年降雨量不到 200 公釐,平均氣溫為零下 1 公釐在3攝氏度時,寒冷乾燥的氣候極大地限制了農業的發展,這意味著該國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畜牧業。
蒙古國草原面積約90萬平方公里,牧民30萬,牲畜7000萬頭。 這意味著每平方公里的草原可以餵養80頭牛和羊。 然而,由於過度放牧和農業擴張,蒙古國的土地已經超過了草原的環境承載能力。 如今,蒙古國76%以上的土地處於不同程度的荒漠化狀態,荒漠化率幾乎每年達到2%。 土地荒漠化導致500條河流乾涸,400個湖泊消失,牲畜生活條件惡化,大量牧民陷入貧困和破產。
然而,過度放牧並不是荒漠化的唯一原因,採礦活動也在破壞蒙古脆弱的生態系統。 合二為一"坐在礦井上"蒙古國擁有80多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其中煤、鐵礦石、銅儲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銅儲量超過20億噸,位居亞洲第一。 礦產出口是蒙古經濟的支柱,預計僅2022年出口就將達到106億美元,佔GDP的62%。 然而,蒙古國的銅礦開採往往以大規模露天開採的形式進行,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加劇了土地的荒漠化程序。
由於草原荒漠化和牧民破產,大量牧民不得不遷往相對富裕的首都烏蘭巴托,形成了大型貧民窟。 這些移民導致烏蘭巴托的人口迅速增加到140萬人,佔蒙古總人口的46%,使其成為蒙古唯一的大城市。 烏蘭巴托郊區的貧民窟已成為牧民的最後避難所。
然而,荒漠化對蒙古國土壤的影響在中國最為顯著。 每年3月至5月,蒙古氣旋將30萬噸塵埃從蒙古北部拖到南部邊境並進入中國,影響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去年4月,一場沙塵暴影響了中國19個省市,影響了400多萬平方公里,影響了4億多人。 沙塵甚至越過長江,到達上海、浙江等地,對全國人民造成了嚴重影響。
雖然中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三北"防護林專案使荒漠化土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1,183平方公里。 著名的沙地穆烏斯已基本消失,這些荒漠化防治工程在華北地區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綠化防線,為減少土壤退化和沙塵暴災害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中國的"森林"它不能完全阻止蒙古"沙"。沙塵暴是國際性問題,如果蒙古的荒漠化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一天也無法擺脫沙塵的影響。 因此,蒙古必須採取措施解決其自身的荒漠化問題。
總體而言,蒙古70%的領土是荒漠化的,對牧民的生計和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 過度放牧和採礦活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牧民被迫遷移到首都烏蘭巴托的貧民窟。 荒漠化也以沙塵暴的形式對中國產生了嚴重影響,繼續給中國北方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生態損失。 蒙古國必須加強土地保護,採取措施防止進一步荒漠化,並與中國一起在應對沙塵暴方面開展國際合作。 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